陈贤楠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让Sepsis理论从ICU殿堂走向整个医学实践

发表者:陈贤楠 人已读

此文系本人在中国医师协会首次儿科重症大会上发言,家长读者对文中的术语可能不能理解,请不必阅读,我将在今后逐渐在科普文章中解释

Sepsis理论从ICU殿堂走向整个医学实践

25年前系统科学背景下提出的SIRS/sepsis系列概念,目前以形成sepsis学说体系,成为急重症疾病诊治的重要理论依据。其创新点在于引入“系统性、综合症状态和非线性”概念和原理。但是近10余年来sepsis理论发展遭遇瓶颈,表现在:对传统感染及其疾病概念(均以还原实证本体论、方法论为基础)未作出更新;未汲取系统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理论中的新概念;抗感染思维导致抗生素过度应用现象日益严重;指南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应用形如“两张皮现象”;sepsis发生率和病死率不降。

学派是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作者提出创立中国学派sepsis理念的核心内涵是:以生态系统医学理念为基础,提出泛感染(meta-infection)和泛感染症候群(meta-infectious complex of symptoms)新概念(传统的感染、传染是泛感染的特殊类型);用微生态学的“共生系统功能调节”理念指导抗生素在泛感染防治中应用(传统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D-PK)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理论只适合治疗感染);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应用进化论分类学原理对SIRS/sepsis系列状态重新进行类型划分,使自上而下的进化分类与自下而上传统分类互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治。

怎样创立中国学派?发挥学术组织的引领作用,逐步建立规范中国学派理论的中文术语词汇;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制定SIRS/sepsis指南标准;在中西医理念和文化融合中,使sepsis理论从“ICU殿堂”走向各科临床的实践,每个中国临床医生都将面临机遇和挑战。


本文是陈贤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