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垒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 腰椎有病,不能不知---三维牵引疗法

发表者:刘垒 人已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关键是脊柱失稳。通过三维平衡复位术利用力学原理模仿传统医学手法中的斜扳,旋转复位,牵引等手法,使成角、旋转、牵引同时完成,促使病变椎体间的三维方向的改变,使之恢复生理曲度,纠正椎间盘受力不均,并使椎间盘产生负压,促使突出物的回纳,达到椎间三维结构的新的平衡,减轻和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


三维牵引疗法的作用机理


三维牵引为治疗颈、腰椎突出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理是:

(1)限制颈、腰部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
(2)解除颈、腰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3)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增大,解除骨刺对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压迫。
(4)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5)恢复颈、腰椎椎间关节的正常位置。在病变情况下,患部关节可出现旋转、扭曲、梯形变等各种位置改变,通过牵引,置颈、腰部于正常生理曲线状态,可使颈、腰椎的曲线恢复正常。
(6)减轻骨刺局部的炎性反应。由于增生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压迫,可在局部产生水肿、充血、渗出等,产生疼痛症状,通过牵引所产生的固定与制动作用则可使其较迅速地消退,从而缓解症状。


上图:三维牵引疗法发明人张吉林教授对腰椎病人进行治疗。


哪些病人适合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颈、腰椎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解除肌肉痉挛;解除脊椎后关节负载;促进炎症消退,修复损伤的软组织;使滑脱的椎体复位而达到治疗目的。[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适合做牵引治疗有颈背部疼痛不适者,颈椎病有神经症状者,颈椎自发性半脱位、脱位、颈椎骨折、颈椎间盘损伤或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急性扭伤与慢性损伤,腰椎小关节紊乱、腰肌纤维组织炎。脊柱不稳者可做牵引治疗;脊柱侧凸用牵引疗法,可作为术前准备阶段。持续牵引还可治疗脊椎骨折等。
牵引治疗患者,牵引后根据不同病情应适当卧床休息1—3天,也可配合其它疗法如神经阻滞、热疗、推拿、中药浴等,能加速病情的恢复,降低复发率。


上图: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疼痛科刘垒教授应用三维牵引治疗


三维牵引疗法的特点

1、电脑操作平台,牵引角度更加精确、到位
2、部位划分更为准确,避免了传统牵引误差较大的弊端
3、作为微创介入手术的术后康复手段,有效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4、治疗费用大幅度降低,经过牵引治疗后,患者无需开刀手术治疗,减少费用80%以上
5、见效快,牵引完毕后,病状马上有所缓解,患者按疗程治疗后,效果更佳




附论文:

骶管阻滞下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者:刘垒 2080人已访问 编辑这篇文章

摘要 目的:观察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与单纯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对比观察。结果: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组优良率为91.67%,较单纯三维正脊疗法组的67.5%有显著提高,P<0.01,并发症的发生频次也明显下降,牵引次数有明显降低。结论: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span="">

关键词:骶管神经阻滞 三维正脊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自1991年开始应用本科发明的“成角旋转式多功能牵引床”及后来的换代产品“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正脊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大多数人病程长,常经过多种的非手术治疗,反复发作,单纯应用三维牵引治疗在临床中往往出现治疗不彻底,部分病人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1993年应用加压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提高了治愈率,而且减少了副反应。现将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单纯三维正脊疗法组和加压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组,进行临床比较,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人选择标准:年龄25——55岁;病程3月——3年;无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及心脏病病史。
A组:三维正脊疗法组:病人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L4/5突出63例、L5/S1 46例、L3/4 11例。
B组:加压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组:病人120例,其中男79例,女41例;L5/S1 67例、L4/5 48例、L3/4 5例。
(一个病人同时有两个椎间盘突出且都压迫神经引起症状者剔除在外)
治疗方法:加压骶管神经阻滞
阻滞液配制:2%利多卡因10ml,生理盐水20ml。
病人取腹部垫高枕卧位,摸准骶管裂孔做标记,常规消毒,用7或8号注射针穿刺入骶管裂孔,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先注入5毫升阻滞液,观察3-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加压注入其余25毫升阻滞液,注射速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原则,如果注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应减慢注射速度或暂停注射,等反应消失后在注射,注射完毕后15分钟再行三维牵引疗法。
三维牵引疗法:
把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突出类型等确定的牵引距离(一般55mm-65mm)、成角方向、成角度数、旋转方向、旋转度数的数据指令输入计算机。
患者紧箍胸背固定衣和骨盆固定裙,令其俯卧于三维正脊仪上,躯腋部与骨盆分别固定在正脊仪的头胸板和臀腿板上,使病变椎间隙位于两板交界处,检查无误时启动仪器,医生的手置于病变椎间,嘱患者放松,不要屏气,此时踩脚踏开关,仪器就会按照指令自动完成定距离瞬间牵引与定角度旋转同步动作,同时医生辅以手法顶推按压,每次治疗一至三下。治疗后平推回病房,嘱患者平卧6小时,3天内限制活动。
三、对比:
表1:疗效对比(疗效标准参考陆裕朴实用骨科学)[1]

组别 优 良 可 差
A 54/120 27/120 25/120 4/120
B 72/120 38/120 9/120 1/120
优良率:A组(81/120,67.5 % ),B组(110/120,91.67%),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表2: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 腹胀痛 腰痛 臀痛 腿痛加重
(3天内) 肌力下降
(短期内) 小便困难
(或频数)
A 10 26 19 14 5 4
B 11 15 7 5 3 1

不良反应发生总频次:A组:78;B组:42
A组共牵引216次,平均1.8次;B组共牵引143次,平均1.19次。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并呈互为因果关系。 腰椎间盘突出症除少数急性外伤引起外,大多数因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和不利于腰部软组织及小关节等修复的外力持续存在,导致韧带、小关节突、纤维环继续损伤,发生退行性变,使它们失去正常的保护功能,以至出现部分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硬膜囊及后纵韧带刺激窦椎神经加重腰痛,并反射引起腰部肌肉痉挛;脊神经根受突出的髓核组织的机械性压迫、化学刺激、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局部和神经根的充血水肿,使肌肉痉挛,椎间隙更加变窄,髓核组织外突更加明显,更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形成恶性循环。随着病情的发展,神经根发生粘连,神经根在袖套内活动范围变小,出现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腰腿痛。
三维牵引疗法能在屈曲位瞬间同时进行牵引和旋转,纵向牵引力可使椎间隙加大,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缩;旋转力可使侧隐窝瞬间扩大,有利于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并可起到松解粘连的作用[2]。
在牵引前通过骶管注入一定量的液体,对硬膜外腔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及压力,达到钝性的无创伤性的分离粘连,扩大突出物和神经根的间隙;纠正病灶及其周围的酸性环境和高滲状态,抑制炎性滲出,减轻细胞损伤。利多卡因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孪[3],促进代谢,同时利多卡因可抑制自由基的增加,对细胞膜钠通道有阻滞作用,使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受到抑制,因而降低了能量和氧的消耗[4],可避免神经根的进一步损伤。同时由于硬膜外腔有液体可避免牵引过程对神经根的损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对上述两组对比发现运用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牵引治疗组较单纯三维牵引治疗组优良率明显提高,负反应发生频次明显下降,牵引次数减少。
综上所述,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主编.实用骨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一版.1991.1141-1165.
[2] 张吉林.张经震.于明光等.三维力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3.14(2):88-89.
[3] 宋绪栋.硬膜外腔封闭治疗腰腿痛52例报告[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1.12(4):399-400.
[4]马述士.钟延丰.衡万杰等.利多卡因保护神经细胞免遭缺血、缺氧损害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86,66:9-10.



欢迎关注:山东大学附属

千佛山医院疼痛科

0531-89268431、89269365



本文是刘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