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主动脉夹层2例
茂名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525000)刘晓剑 曾明
患者,男,70岁,因“持续上腹胀痛7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
进餐后出现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向腰背部、肩部放射,无心悸、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遂诊。门诊查血压200/100mmHg,以“腹痛查因,高血压病”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T36.4℃ BP200/100mmHg P84bpm R20bpm 神清,急性面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肌稍紧张,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s(—),肠鸣音稍减弱。辅检:心电图:窦性心律,ST改变。X-光片:胸部正位及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血淀粉酶128U。予以654-2、颅痛定、法莫替丁、颠茄合剂等,效果不佳。急查彩超示腹主动脉夹层(A06-2385)。予以硝普钠、度冷丁等对症处理,症状缓解。
患者,男,35岁,持续性腰背部疼痛2小时入院。缘于2小时前饮少量白酒后突感胸闷、腰背部疼痛,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无心悸、气喘、胸部压榨样痛及晕厥、黑蒙等,门诊查血压210/130mmHg,心电图示T波高尖,左室高电压,予以硝酸甘油、颅痛定处理后稍缓解,以“腰痛查因”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饮酒少许。查体:BP180/96mmHg P86bpm 心肺(—)。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上腹中线处可闻及Ⅱ-Ⅲ/6级SM杂音,肠鸣音正常。辅检:Urine-Rt(—) B超:肝胆胰腺未见异常回声,双侧肾上腺、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考虑主动脉夹层,查彩超确诊(A06-1583)。
A06-2385 A06-1583
讨论: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系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并在内膜与中外层,由于血液流体力学的压力沿此层纵行剥离形成的壁内血肿。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脉”或主动脉瘤样扩张。其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主动脉壁结构薄弱(主动脉中层弹力组织和平滑肌细胞退变)和某些促发生性相关(1)。本组2例均为主动脉夹层B型,临床表现均不典型。第1例患者表现为进餐后腹痛,体检腹肌紧张,上腹压痛阳性,临床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胃肠穿孔?急性胰腺炎?但予以胃肠减压、制酸、解痉等效果不佳,辅检结果均不支持,而且血压高不能解释,应予彩色多普勒,排除腹主动脉夹层可能;第2例表现为持续腰背部疼痛、血压高,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患者疼痛无持续加重,心电图无明显ST-T改变,心酶亦改变,不予支持;尿石症及椎间盘突出亦不支持,而体检上腹中线处可闻及Ⅱ-Ⅲ/6级SM,考虑夹层形成后血管狭窄,血流通过时产生湍流音,为下一步诊治提供了思路。
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并不十分罕见,其自然病程1周死亡率为50%,1年病死率90%,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典型主动脉夹层不难诊断,但临床上发现血压增高,并出现持续胸痛、腰背部、颈、咽、额部疼痛,特别是疼痛呈游走性扩大时均要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其漏诊及误诊率为1/3,近来随着各种影象技术的开展,误诊率、死亡率明显下降,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此2例提示我们,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疼痛及血压高,排除其他疾病后,应立即行彩色多普勒、CT或MRI,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
参考文献
雷娟 周淑娴等,主动脉夹层48例临床分析。新医学,2006,5,第37卷:307-309。
本文是刘晓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