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胶质瘤术后应如何做好复查?
农夫锄草灭虫之后,野草和害虫还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需要打农药把他们彻底消灭。胶质瘤也一样,手术切除只是“锄了一次草”,术后合理的放化疗就像是打农药。但是这么厉害的脑胶质瘤,还是会冷不丁地又钻出来。农夫为了防止再长草生虫,会定期查看庄稼、见机打农药。而针对像野草一样的脑胶质瘤,同样也需要定期地复查、复诊。
一般低级别的脑胶质瘤需要每4~6个月复查一次,高级别的脑胶质瘤需要每3个月就复查一次,因为这种类型的肿瘤进展更快更恶劣,需要更加密集地监测。
复查的项目一般都是增强核磁共振、肝肾功能、血常规等项目,特别是针对化疗的患者,为了及时防治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伤,更要及时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除了增强的核磁共振,有时候还需要做特殊的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MRS),这种检查通过分析病灶处的细胞代谢情况,来判断细胞是否出现恶变以及恶变的程度,可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大部分脑胶质瘤的患者都需要做这样的检查,既有助于诊断,更有助于监测复发情况。因此,一般术后第1次复查的时候需要做波普成像,第2次可以做增强的核磁共振,第3次再做波普成像,就这样交替进行。如果患者放疗后出现局部水肿等异常变化,无法判断病灶区是发生了放射性坏死还是出现了复发,这时候也需要做波普分析来来进行鉴别诊断。
如果只是复查一次两次,患者还比较容易坚持,但大部分的脑胶质瘤患者,一旦患病基本都要坚持终生复查,尤其是恶性程度高的脑胶质瘤。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次的检查片子,该怎么给大夫看呢?每次看病都拎着厚厚一沓资料,大夫从几十张片子里找到最重要的片子,都得花上好几分钟。
其实,如果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最好还是坚持找当初做手术的大夫复查、复诊,毕竟手术大夫对肿瘤的情况心里更有数。每次复诊时,带着上一次复诊的检查片子和其他化验单,以及本次检查的片子和化验单,并分别整理好;最好在片子的右上角贴一个小纸条,标注拍片的时间,这样就更加方便大夫在短暂的门诊时间里对比查看了。比如恶性胶质瘤患者手术后第九个月复查时,一定要带上第六个月时复查的片子,大夫将这两个片子进行比较,才能评估病灶的发展情况。如果患者只带着这次复查的片子,假如片子上出现特殊的阴影,又没有前一次的片子做对比,那么大夫就很难判断这个阴影是之前就存在的,还是新近出现的。
如果患者想找当地大医院的大夫复诊,也是可以的,这类患者需要带好手术前的检查资料、病历以及术后的检查资料,一起交给大夫看,同样也要做好分类,并按时间整理,便于大夫更快捷地了解您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便评估本次复查的情况。
如果有的患者觉得找手术大夫复诊路程遥远、比较折腾,但又想得到手术大夫的建议,可以登录大夫的网上工作站(https://linsong.haodf.com/)进行咨询。第一次注册或咨询的时候,就可以把所有的病历资料和检查的片子一一拍照上传,做成专门给大夫看的电子病历。注意拍照时对检查片子的要求比较高,一定要在比较亮的纯色白光背景下,将相机调成微距拍摄,并且每4个小方格的影像拍一张照片。以后每次复查都可以随时将复查的片子拍照上传,方便医生研究病情。一定要保证照片上的字可以看清楚,如果大夫看不清片子,网络咨询时就没法给出建议(详见《如何在家中拍出有效的影像片子》)。
患者可以权衡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复诊方式。但是定期复诊一定是必要的。
本文系林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相关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本文是林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