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移动医院或医师

发表者:徐美华 人已读

“看病难”一向是中国医疗界饱受诟病的问题。医生上门出诊是不少有钱人的“专利”,普通消费者大部分只能在医院就诊。为了看一个病,或许需要早上四时起床去排队挂号,而最终医生花在诊断上的时间往往在五分钟左右。随着Uber公司在打车领域的成功,Uber模式也被搬进了医疗保健服务领域,针对不同需求,美国诞生了多家"Uber+X"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下面简单对美国的几家创业公司进行梳理。

【Pager】

Pager是一家面向非急救病人,为纽约市内患者提供早8点到晚10点的“按需医生服务”的远程医疗公司。患者可以把“Uber医生”叫到家里或办公室进行诊治。医生首次上门的服务费用是50美元,定期来访为200美元,包括现场检测、治疗、手术缝合、处方药等。客户也可花费100美元进行体检。对于通过电话判断解决问题的只需支付25美元。

患者只要有需求,都可以通过APP线上预约医生,公司即会从签约的医生中挑选一位与患者达成一对一连接,并在2小时内提供上门服务。

Pager的医生在接到预约时,首先远程评估患者的症状来确定疾病类型,判断该疾病是否在自身治疗能力范围之内,以及是否可以通过电话沟通自行治疗。每个邀约结束后,护士或医生会在第二天或者之后以电话或文本方式对患者做一次回访,患者也可继保持与医生的联系。

【heal】

Heal 提供60分钟内医生上门问诊服务。每周七天早 8 点到晚 8 八点都可预约。在付费方面,统一收费99美元。不过,这99美元的费用只包含请医生的费用,开处方药或者做体检的费用要通过患者的保险或自付缴纳。

医生会和医疗助理带着医疗工具箱来到用户家中,工具箱中是一些健康设备,能够满足患者一般需求。Heal的医生资源主要来自一些知名医疗机构,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提供的服务包括年度体检、血检、专业意见、开处方药。新增的功能使得患者能提前一天进行预订。

公司于今年6月获得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Medicast】

公司主要为医院和卫生系统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平台,协同帮助医生和病人实现现代化的医疗服务网络。同时也是按需提供医疗服务的移动先行的物流与管理平台。基于LBS,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轻松操作几步,就能够在两小时内把医生叫到你的办公室、酒店、家里或任何一个你在的地方。医生能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候候诊。

每次看诊的最低收费是200美元,夜间(晚8点到早8点间)和周末将有100美元的额外收费。同时Medicast还提供会员制服务。每月缴纳39美元,一年内将有两次家访和一次免收额外费用;每月缴纳75美元,一年内有四次家访,免收超时费,并额外享有18岁以下儿童看护。

公司与医院结合,有中医专家,内科、儿科、老年医学等专家,可以进行简单的体检及紧急治疗。医生访问期间可以直接开处方药,这样也便利了用户,免除用户仍到药店买药的麻烦。

入驻Medicast的医生要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Medicast设有团队对医生进行背景调查,确保医生拥有政府承认的行医资格证和处方药执照。他们还会查验医生的犯罪记录和性侵犯记录,对有不良记录者会拒绝合作。这减少了用户对医生上门的安全担忧。

公司总共已筹得194万美元种子资金。

【Go2Nurse】

Go2Nurse公司位于芝加哥,有注册护士225名。公司提供迅捷的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如照顾孕妇,护理新生儿、照护老年人,以及对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专业护理。

其次,用户还可以通过该手机应用与护士和医生进行交谈,以避免因为不必要的小病而白跑医院。而且,该应用还有专门的电子病历系统,护士可以输入病患信息和观测情况。

此外,用户可以申请有轮椅的救护车。

Go2Nurse的收费标准为每小时37.5美元,而对合作机构的用户,收费标准有所下降。用户可以通过自费、商业保险、联邦医助或联邦医保的方式进行付费。

公司已获得100万美元融资。

【Curbside Care】


公司在费城地区提供医生和护士的上门护理服务。

【Feel Good Chicago】


该公司今年3月在芝加哥成立,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上门按摩服务。利用App,顾客可以约定时间、申请按摩治疗师上门服务。届时,按摩师会到顾客家中或宾馆里提供1到2小时的按摩服务。按摩1小时收费120美元,2小时收费220美元,都含15%的小费。

【Doctors Making Housecalls】

公司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拥有专业的医生团队,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生上门出诊服务。目标群体主要是不愿意出门、或者出门有困难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上门医疗服务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医生服务。受场地和器材限制,上门诊疗的病情通常是普通常见的小病,上门服务方式方便快捷,可以减少浪费时间的挂号排队。

在国内,上门医疗服务还没有兴起,市场尚处于蓝海。

有网友曾模仿“滴滴打车”应用,推出了“Uber轻医”。虽然含有恶搞成分,但其产品模式还是值得借鉴的。

首先你会看到基于您当前位置周边的医生资源;选择你需要的医生类别后,进入分类诊断科目,点击“呼叫轻医”,即可进入医生选择的页面;选择下单后,医生可以通过Uber系统分配的私家专车来您家进行当面问诊沟通,或您预约时间到医生家就诊;结束医疗后,Uber轻医还提供了评价系统,每日更新医生服务排行榜,评星级别、患者的评价与服务人数决定医生的收入,医生因此可从医院体制及药厂回扣中解放出来。


当然,如果真有如此模式,传统医疗经营模式在倒逼之下将会大规模改革。优秀医生形成独立医生或团队医疗工作室的形式,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医生服务品质也将提高,医疗服务费用回归正常水准。

然而,目前这只是一种想法,上门服务是否真的是一种进步的业态还有待时间检验,同时监管部门也必须出台相应政策。

相关阅读——

私人医生上门诊疗离我们还有多远?

新兴的医疗到家服务,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方便。

生病了怎么办?也许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都会是去医院排队、挂号、就医,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就医方式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跟家政、洗衣、装修等传统领域服务一样,医疗服务如今也可以“到家”,可以让患者在线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私人医师,并可预约定制相应的医师、护士的上门服务内容,这种“VIP式”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也对现行的医疗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移动医疗市场即将井喷

当前医药健康领域正发生一场跨界革命,而家庭医疗将成为家庭服务的下一个焦点、热点。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疗健康类APP已达3000多款。2012年中国包括移动诊断服务(指在线辅助诊断)、治疗服务(不含入院治疗)等在内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8.6亿元,而预计到2017年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工具,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监测、看病、保健的医疗方式,并逐步形成一条全新庞大的产业链。

伴随着移动浪潮的来临,国内移动医疗APP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目前,医疗健康类APP大致可细分为医药产品电商、综合医疗健康信息、面向医生咨询服务(如平台上进入大量第三方的医生)等细分领域类别产品。

在美国,移动健康领域已有在线医生预约网站ZocDoc、iPad电子病历DrChrono等成功案例。统计数据显示,家庭医疗的发展可使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减少25%,孕妇产前死亡率减少30%,两倍以上的郊区和山区病人可得到一对一治疗,数据收集费用下降24%。经调查,有将近60%的人认为这个行业的普及会减少自己亲自拜访医院的次数,并且会改变搜索医疗信息的习惯,有52%的人认为将会减少医疗支出。

互联网助力破除“最后一公里”障碍

可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手机传感技术日益提高,使用家庭医疗(第三方应用程序或私人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在医院之外的诊疗方式也开始加快走进人们的生活。

不过尽管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犹如一片蓝海,前景诱人,但如何在这片未知领域抢占一席之地,让它尽快开花结果,让广大患者真正全面受益,上门医疗服务和医疗机构仍面临不少重大挑战和法规支撑。

北京协和医院的某负责人说,现在大量通过上门医疗看病还不太现实。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经过现场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查,让不少患者对家庭诊治感觉不踏实,存有不信任感。同时也容易出现误诊和医疗纠纷。政策监管风险、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也是制约移动医疗APP广泛推广应用的瓶颈。

而且,互联网医疗企业有一大痛点,就是害怕触碰法律底线。目前,所有相关企业都宣称“咨询”或“轻问诊”,绝不说是“看病”,更不敢开处方。因为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有两条“红线”:一是医生看病,必须和病人见面,不能隔空诊断;二是医生不能在注册地点之外的医疗机构看病,更不能在非医疗机构看病。这就意味着,医生不允许在网上看病,更不允许到患者家里看病。两条严苛的规定,既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众多创业者的心头之结。(部分素材来源36氪)

医疗健康行业最有价值微号“高端私人医生服务”:kgn091,专注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医生、医健从业者及投资人请关注(看看我的历史记录,相信你会觉得相见恨晚,一键关注)。如觉得本文不错,请将其转到朋友圈并顺指给高师傅点下赞以示鼓励吧:)


近期“高师傅”微信平台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按上图指纹关注公号免费查阅相关文章(回复文章前面对应数字)————


1、国务院9日再发通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附全文和专家解读)

2、国务院: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 支持中医机构发展 智能化中医 健康管理

3、医生创业的四大模式:开诊所、组建集团、做私人医生、拥抱移动医疗

4、荷兰的家庭医生是这样服务的,建议医生朋友看看

5、上门看病能否重现辉煌?医疗O2O需克服五大障碍

6、体制内医生开诊所这条路如何走?

7、业内人谈移动医疗:大都是讲故事 仍处于起步阶段(内幕很多)

8、Uber医生很诱人?了解美国移动医疗趋势:十三个远程医疗公司介绍

9、医生工作室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10、卫计委:未来会有四种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

11、李克强: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 取消床位规模等前置条件

11、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遇冷:运行一年病床入住率仅一成(很多坑值得医院投资人学习)

12、权威专家:精准医疗≠基因检测 不应神话 应重在“治未病”

12、德勤公司医疗服务行业报告

13、知名诊所探秘(多图):“诊所热”背后的四大挑战

14、医生“走穴”合法 医院禁设关卡

14、“医养结合”距老年人还有多远?家庭医生体系是关键!

15、得医生者得天下:移动医疗携资本抢夺医院(医生)资源

16、卫计委孙志刚:支持互联网+医疗 加强慢病管理

16、大药企恋上移动医疗,需解决5大痛点

17、行业鱼龙混杂,权威专家301医院曾强教授解读真正的健康管理

17、互联网+,医生的“最好年代”?

18、卫计委支持远程医疗:正修订服务规范和开展试点 鼓励上门巡诊

18、李克强主持会议 力推在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PPP模式

19、卫计委报告: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需求强烈,60%老人确诊慢性病

19、多元资本试水医生工作室,难过“医院管制”那道坎

20、云端的医生怎样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下个金矿在慢病管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