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维 三甲
王维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面肌痉挛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

1312人已读


?面肌痉挛又名面肌抽搐,系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自主性抽动。其发病率据国内初步统计,面肌抽搐:三叉神经痛=12.8。本病3040岁之间发病者最多,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发作大多位于单侧。

一、病因

目前仍将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面肌痉挛指病因已明确者,如某些面神经外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在恢复期可以引起面肌痉挛;某些桥小脑角的肿瘤或颅底蛛网膜炎累及面神经根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原发性面肌痉挛是指各种检查未发现明确的病因者,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样,系因面神经根出桥脑段受异常血管压迫,引起神经的脱髓鞘改变,造成神经纤维之间电流“短路”。近些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表明,一旦将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面肌痉挛可以立即或逐渐停止。

二、临床表现

面肌痉挛大多数限于一侧,常先发生于下眼睑,之后范围逐渐扩大,12年后波及到口角、面部其他肌肉和颈阔肌。发作前多无先兆,发作时表现为肌肉快速频繁的抽动,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分钟,在间歇期一切如常人。发作可有面部的自主运动和咀嚼、瞬目或随意的表情动作所诱发,并可因情绪激动、紧张、劳累或阅读时间过长等因素加重,而休息或情绪稳定时症状减轻。发作严重者可终日抽搐不停,甚至睡眠中也可抽搐。有些患者可因眼睑强制性收缩导致睑裂变小,个别患者甚至面部肌肉也呈强直性收缩而致口角持续歪斜向病侧。本病呈慢性病程,可迁延多年,对患者工作、精神和生活均产生一定影响。

三、辅助检查

1.面肌肌电图检查 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时能够发现高幅F及异常肌反应波型;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可诱发出眼轮匝肌的肌电位;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肌电图监测发现一当压迫在面神经的血管被分离,面部异常肌电图即可消失。

2.影像学检查

2.1 CTMRI等检查:能对一些占位性、器质病变所导致的继发性面肌痉挛做出明确的诊断。

2.1 核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A)检查:此项检查技术可显示脑血管与颅神经之间的关系,对诊断血管压迫面神经所致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提供了帮助。

四、治疗

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药物通常难以控制其发作。过去曾采用种种破坏性的方法造成面肌部分瘫痪来治疗本病,如酒精封闭、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面神经分支或主干大部分切断术、颅内面神经挤压术、面神经管内神经部分损伤术等等。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面肌痉挛病因的明确,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高龄不适于手术者或不愿接受手术者,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botulinum toxin A)封闭也有一定疗效。

1.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此种方法,手术自颅后窝入路,暴露患侧桥小脑角,在面神经根桥脑起始段处寻找压迫血管,确认后将其游离,后填入Tefleon棉团,使血管和神经分开。术后90%以上的患者痉挛可以控制。取得确切疗效的关键是对责任血管的充分减压,避免责任血管的遗漏。在引入神经内镜技术后,目前已将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

2.肉毒杆菌毒素A封闭治疗:此法目前也常采用,尤其适用于眼睑痉挛者。用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主面神经的分支,造成部分面肌瘫痪,但不影响整体面部活动。一次注射可维持34个月,复发后可以再行封闭,但封闭次数过多后可能会造成永久性面瘫。


1741528266760894.jpg

王维
王维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