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银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前须知

胃镜下粘膜切除\粘膜下剥离<EMR/ESD>

发表者:崔海银 人已读

胃镜下切除(EMR/ESD,粘膜切除,粘膜剥离)

返回首页

胃镜除了可以诊断疾病,还能治病吗?


– 是的,随着技术的进步,胃镜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诊断工具,对内镜医生来说,它更是一个很好的治疗工具


– 有很多胃镜下专用的器械,医生可以用它们来做注射、切除等,就好象是医生手臂的延长,使有些疾病不再需要开腹手术,在胃镜下就能完成


– 最基本的内镜下治疗,是息肉切除、止血,更进一步的,可以进行狭窄的扩张、放置支架、取异物等,近年来最大的进步,是可以在胃镜下切除大块的粘膜,称为EMR和ESD。


什么是EMR和ESD?


– 要了解这两种内镜下的微创切除方法,首先要了解一下胃壁的结构:按照从里到外地顺序,胃壁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


– 粘膜下层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这也是肿瘤一旦生长到粘膜下层,就有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原因


– 粘膜下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疏松,用针向其中注射液体,就可以把粘膜下层撑开


– EMR和ESD就是利用粘膜下层的这个特点,EMR的全称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SD的全称是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当粘膜下层被撑开后,EMR是像切息肉一样用圈套器将病灶一块一块切除,ESD是用电刀,在胃镜直视下,把粘膜层的病灶逐渐游离,最后完整的剥离下来


– EMR最大的优点是对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缺点是对病灶不能做整块切除;ESD的优点就是可以整块切除病灶,这对病理诊断特别重要,相对的不足就是对操作医生的内镜技术要求比较高,只有少部分内镜医生可以胜任这样的操作。


什么样的病变适合做EMR/ESD?


– 主要是胃壁粘膜层的病变,比如癌前病变和早癌,有些粘膜下层的肿块,甚至固有肌层的包块,只要大小合适,也可以用EMR/ESD切除


和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内镜下切除有哪些优点呢?


– EMR/ESD最大的优点,在于微创。因为只是局部切除粘膜,对全身的状态几乎没有影响,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病人在术后24小时就能恢复饮食,3-4天就能出院;同时,食管或胃的完整性得以保留,对其功能不会造成影响。


内镜下切除的方法,安全吗?


– 总的来说,是成熟的治疗技术,对有经验和资质的内镜医生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 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一般出血通过胃镜都能止住。大部分穿孔能用金属夹夹闭,但少数情况下,穿孔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治好。


- 出现并发症时,病人的住院时间可能会延长。


如果选择做内镜下的切除,病人和家属要注意哪些?


– 首先要选择内镜技术比较强的综合性医院。因为EMR/ESD对操作医生的内镜技术要求很高;同时,这样的治疗不仅需要内镜医生,还需要的是包括护士、麻醉医生等在内的一个团队的治疗。


– 治疗前要和医生有充分的沟通


– 需要住院,一般住院时间在5-7天,除了胃镜,手术前还需要检查超声内镜、心电图、胸片、验血,对年龄大的病人,可能还需要查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有高血压的病人,不能使用含“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阿司匹林要停用7天以上。


– 手术前的病理是活检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病变的情况,手术切下来的是大块的完整的标本,因此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才是真正反映实际病情的结果,和手术前可能会有不同。


– 治疗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定期复查胃镜,一般是在手术后1-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各复查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什么是内镜下的隧道技术?


– 这是在ESD的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简单的过程是,先在粘膜上开个小口,然后胃镜通过这个口钻入粘膜下层,并逐步的分离,在粘膜下层建立一个隧道,根据需要,隧道的长度一般在5-15cm。在治疗结束后,粘膜上的切口可以用钛夹封闭,保持粘膜的完整性


–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切除食管壁固有肌层的间质瘤,以及切开固有肌层,缓解肌肉痉挛,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