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天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小儿血管瘤都一回事吗

发表者:欧阳天祥 人已读

小宝宝出生后,有的在身上看到红斑、青紫斑或草莓色红斑,有的出生时不明显,或有块淡红色斑,可是半个月后很快大起来,宝宝的父母很着急,亲朋好友都说小宝宝得了血管瘤,要抓紧治疗。到医院看,有的医生说将来会消退,不着急治疗,有的说要尽早治疗,否则越长越大,弄得家长不知该如何是好。

确实,血管瘤的叫法和治疗较混乱。以往将有丰富血管组织,看到红色的斑,或鼓起来的青紫色瘤都叫血管瘤。国内传统分类方法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这是种描述性和病理性分类不利于选择治疗方案,比如,按临床上传统分类,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同属毛细血管瘤,但前者出生后迅速长大、高出皮肤,以后大部分能消退,对激素治疗有效,适当干预治疗控制其快速生长即可,而后者随身体生长缓慢长大,颜色变为紫红或增厚,对激素治疗无效,不会自然消退,需积极有效治疗。另外,传统上大多数海绵状血管瘤为扩张的静脉畸形,而有的医务人员将有压缩性的草莓状血管瘤和皮下的婴幼儿血管瘤也称为海绵状血管瘤,两者治疗处理上及预后相差很大。病理和放射诊断标准也不统一。由于血管瘤概念混乱,不仅对病程了解和治疗指导帮助不大,有的导致过于积极治疗产生医源性并发症,而有的过于保守,病情发展后病灶扩大错过早期治疗良机。由此可见,不少医务人员对血管疾患都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何况患者呢?患者只好在医务人员中转来转去,更加不知东南西北。因此,大家都在期待有一个较准确、统一的分类和命名。

庆幸的是,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介绍生物学分类法,即以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增殖的特性,并结合临床表现,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疾患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血管瘤,也称婴幼儿血管瘤(大部分是传统分类中的草莓状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征,具有小儿出生后早期的快速生长,大多数在半年以后开始能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有效。血管畸形的内皮细胞正常,以各种血管(如毛细血管、静脉或动脉)异常扩张为特征,不仅不会自然消退,还会逐渐扩大,对激素治疗无效。简单地说,就是早期具有像瘤一样长得快,以后会慢慢消退的是血管瘤,而慢慢长大的是血管畸形。因此,生物学分类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处理,目前在国外已被大多数医生接受。国内还有部分医生不太了解这种分类,仍沿用传统分类方法,容易导致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失误,更容易引起患者的迷惑和误解。

本文是欧阳天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