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IASLC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T分期解读
第8版肺癌国际分期之T分期近日在JTO发表。
IASLC收集了来自国际1999年-2010年期间的肺癌患者,共7715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70967例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33115例患者有临床或病理分期,获知肿瘤大小,足够的T分期信息,且没有转移。结果显示,75px仍然是T1 和T2的分割点。从1-125px,肿瘤每增加25px多,患者预后均不同。如图1(摘自原文),无论是病理诊断为pT1-2N0M0,R0切除术后的患者,还是临床诊断为cT0N0的患者,肿瘤最大径每增加25px,患的预后更差。
基于肿瘤最大径的生存分析,1ApT1-2N0R0患者;1B cT1-2N0患者;以25px作为cut-off值。
主要变化之一,更为重视肿瘤大小的作用:
T1细分为T1a(≤25px),T1b(> 1,≤50px),T1c(> 2,≤75px);
T2分为T2a(> 3,≤100px)和T2b(> 4,≤125px);
T3为(> 5,≤175px);
T4为(> 175px)。
与第7版分期不同,> 5,≤175px的肿瘤分为T3;大于175px则分为T4。主要变化之二,主支气管受累,但尚未累及隆嵴均归为T2;侵犯膈肌归为T4;部分或全肺的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均归为T2;侵犯纵隔胸膜因很少使用,予删除。基于新的T分期建议,各期患者的生存差异更加明显,曲线之前没有交叉或重叠。较第7版TNM分期的优势在于,T3和T4患者之间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7版TNM分期和新的T分期建议,pT1-4N0M0R0患者生存比较。然而,新的T分期建议仍然存在小的瑕疵,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和肺癌筛查的普及,I期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肿瘤最大径≤25px的肺部结节占多数。这部分患者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包括肿瘤质地(实性,部分实性,或GGO),PET SUV值,非外科手术的其他治疗手段探寻,分子特征,基因状况;其中部分实性肺部结节,实性成分大小测量需要探索。此外,研究已证实脏层胸膜侵犯(VPI)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但并未做出改进。据吴一龙教授介绍,第八版TNM分期,区域淋巴结(N)的修订文章已经投出,基于解剖的TNM分期是否考虑将EGFR、ALK等分子靶点纳入远处转移(M),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有待商榷。新的TNM分期将于2017年1月颁布,我们翘首期待。
附:第8版TNM分期—— T分期可能如下:TX:原发肿瘤不能评价;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视肿瘤。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75px,周围为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镜下肿瘤没有累及叶支气管以上(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T1a≤25px,T1b >1,≤50px;T1c >2,≤75px;
T2:肿瘤最大径>75px,但≤125px,或符合以下任何一点:累及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嵴;侵及脏层胸膜;部分或全肺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T2a:肿瘤最大径>3,≤100px,T2b:肿瘤最大径>4,≤125px。
T3:肿瘤最大径>5,≤175px或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下述任何结构之一者: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神经、心包;原发肿瘤同一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卫星结节。
T4:肿瘤最大径>175px或任何大小的肿瘤直接亲发了下述结构之一者:纵隔、心脏、大血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隆突、膈肌;同侧非原发肿瘤所在叶的其他肺叶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
本文是谷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