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钟琦 三甲
钟琦 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甲状腺滤泡状癌

17536人已读

术语

缩写

  • 滤泡状癌

同义词

  • 滤泡状腺瘤

  • 嗜酸细胞癌

  • Hurthle细胞癌(不提倡)

定义

  • 具有滤泡状细胞分化的恶性甲状腺上皮肿瘤,缺乏乳头状癌的细胞核特征

    嗜酸细胞(Hurthle细胞)型滤泡状癌是最常见的变异体

病因学/病理学

  • 类似症状:在美国达到4%的滤泡状癌

  • Cowden

  • 常染色体显性疾病,由于10号染色体q22-23上的PTEN基因的生殖细胞系突变导致。

  • 甲状腺疾病见于2/3的患者,其中20%进展为滤泡状癌

  • Werner

  • 常染色体显性疾病,由于8号染色体q11-12上的WRN基因的生殖细胞系突变导致。

  • 甲状腺疾病见于约3%的患者,通常为滤泡状癌;与不受影响的患者相比,罹患的患者更年轻

  • Carney 综合症

  • 常染色体显性疾病,由于PRKARIA基因的生殖细胞系突变导致。

环境暴露

  • 碘元素不足

  • 食物中碘的摄入低与风险增加三倍相关联(对比碘消耗充足的区域)

  • 低碘与TSH刺激增加相关联,产生甲状腺肿,促进滤泡状癌生成

  • 放射暴露

  • 碘照射暴露导致发生滤泡状癌的相关风险增加5.2倍(比乳头状癌少50%

  • 4%的滤泡状癌患者具有放射暴露史

此前存在的甲状腺疾病

  • 15%的患者中确诊

  • 腺瘤

  • 滤泡状腺瘤可能史直接的前兆损伤(进展为癌)

  • 均具有RASPTENPIK3CA突变,但肿瘤的突变频率更高

  • 除侵润外,组织学特点相同

  • 癌鲜有小尺寸(<1< span="">厘米)

  • 滤泡状癌的平均年龄比腺瘤大8-10岁。

  • 腺瘤样结节

  • 由于TSH刺激的延长,甲状腺肿与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相关,从而导致分裂细胞中突变的机率增加

  • 激素合成障碍源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发生滤泡状癌的概率增加(遗传性缺陷伴有TSH水平急剧升高)

  • 慢性TSH刺激需要额外的诱导有机体突变物质(放射性物质或化学物质)以启动肿瘤形成机制

发病机制

  • 原始细胞为滤泡状上皮细胞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

  • 发病率

  • 每年发病率:约0.8/100,000人-年

  • 占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约10%

  • 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

  • 趋势下降,由于对乳头状癌滤泡状变异体的认知提高

  • 在碘缺乏区域增加

  • 饮食中碘的供应量与滤泡状癌相关发病率下降相关联

  • 年龄

  • 峰值:50岁-69

  • 嗜酸细胞型:约在10年后产生

  • 儿童罕见

  • 性别

  • 女性>男性(2-2.51

  • 嗜酸细胞型:女性>男性(约1.7:1

    位置

    • 任何小叶和异常位点

    • 甲状舍管和卵巢甲状腺瘤

    • 罕见多灶点

    描述

    • 常表现为无症状、单个、无痛、缓慢增大、可触及的甲状腺肿块

    • 通常比乳头状癌大

    • 吞咽时结节常移动

    • 淋巴结和远端转移罕见

    • 同侧的淋巴结病<5%< span="">

    • 嗜酸细胞型变异体中的比例稍高(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

    • 远端转移见于20%的患者

    • 肺和骨(骨痛或病理性骨折

    • 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和喘鸣罕见

    • 放射性暴露罕见

    实验室检查

    • 甲状腺功能检查几乎正常

    治疗

    • 选择、风险、并发症

    • 并发症

    • 反复发生的喉神经损伤达到3%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达到3%

    • 甲状腺功能减退没有替代治疗

    • 手术途径

    • 手术(小叶切除:甲状腺切除)是治疗选择

    • 只有当随后放射碘治疗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时才提倡甲状腺切除术

    • 放疗

    • 放射消融性碘治疗

    • 无甲状腺全切时不能有效进行

    • 30%的肿瘤不能摄入,因此无效

    • 对传统的滤泡状癌的失败率达25%,对嗜酸性癌的失败率达到75%

    • 对未能完全切除的肿瘤进行外源性放射束治疗

      预后

      • 长期预后极佳

      • 最低侵润:20年生存率约97%

      • 广泛侵润:20年生存率约50%

      • 嗜酸细胞型的整体结局与传统滤泡状癌相同

      • 分期结局的分期相似

      • 发生甲状腺外侵润和局部复发的概率稍高

      • 与淋巴结侵润相关

      • 甲状腺全切和小叶切除产生相同的患者结局

      • 不良预后因素

      • 年龄>45

      • 甲状腺外扩散

      • 肿瘤大小>4厘米

      • 存在远端转移

      • 如果转移,肺和骨是最常见的位置

      • 淋巴结:嗜酸细胞型(10%患者

      ●RAS突变与肿瘤分化,远距离转移,还有生存期短有关

      ●不明确的(非典型的)案例具有良性的结果

      钟琦
      钟琦 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