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阶段孩子手部精细活动情况
小儿脑瘫康复的精细运动,即手指功能与手的协调功能。从人体解剖学上来看,手是由多块骨、多关节、多肌肉组成,但人手部功能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的大脑皮质的发达及对手部动作的控制,其实,所有的动作都是由运动大脑皮质所控制。
手不仅是运动器官,而且还是感觉器官,重量反映器官,行动诱发器及沟通工具,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心灵手巧”,用来开窍某些聪明能干的人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并且把“心灵”看成是“手巧”的原因。但是从培养孩子的角度看,应该是“手巧”促“心灵”。没有了手或手部受伤,功能活动受限时,都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人生两大宝,双手与大脑。”下面我们来说一下
一、小儿手指功能发育的规律小儿发育规律
小儿手指功能的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首先是尺侧的动作发育,然后是桡侧,最后是手指功能的发育。取物时,先四指与掌心的对捏,然后是拇指与示指捏物。先以抓取为主,随后才有意识的松手。一般而言,小儿从3个月起开始出现一种手的不随意的扶摸动作,5个月以后才出现带有一定随意动作。5个手指有分工到半年以后才出现。
手功能发育的年龄进程如下。
1个月:两个手握拳,刺激后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依然呈握拳状态,但紧张度逐渐降低。
3个月:手能经常张开,将花棱棒放到其手中时能握住数秒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两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着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种动作6个月后消失。
5个月:能抓到一手距离之内的物体,持物用整个手掌去抓握。
6个月:能握奶瓶,会玩自己的脚。当用一块深色手帕蒙住小儿脸时,他会用手指抓掉,按压一侧上肢时,会用另一手指将手帕扔掉,称为“蒙脸试验”。分别按压两侧上肢,如一侧不能将手帕拉掉,揭示有偏瘫的可能。
7个月:会用一手触物,能自己拿饼干吃,玩积木时可以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
8~9个月:拇指能与其他指相捏。
10个月:可用示指去触物,能将手中物品放置在桌上。
11个月:能用拇指和示指捏拿较小的物体。会将东西放入篮中,并拿出另外一个。
12个月:能把玩具给别人,能握笔涂鸦。
12~15个月:不再把积木放入口中,能叠2~3块积木,喜欢把物品往地上扔。
2岁:可将6~7块积木搭成柱状不倒塌,会转动门把,旋转圆盘子,逐页翻书。
3岁:可将9~10声积木搭成柱状不倒塌,穿脱衣服不困难,能画一个圆和“十”字。
4岁:临摹正方形及简单的人的5个部位(如头、眼、口、鼻、耳)。
手功能发育的差异,个别小儿在3个月时可以随意握物,也有正常足月儿在6个月时还不会随意握物。同时智力水平与小儿手的操作技能也不一定相同。手的发育迟缓可能与智力低下有关。失明、严重肌张力低或增高,都会影响手的动作发育。
所以家长们必须先了解正常的方能知道异常的,做好平时训练促进孩子精细运动发育
本文是李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