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楠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我为什么要强调“疾病是综合征”概念

发表者:陈贤楠 人已读

入冬以来呼吸道感染,肺炎患者明显增多,大量家长困惑“咳嗽,发热为什么容易变成肺炎,是孩子的免疫功能低下吗?””肺炎为什么反复发生?”,”肺炎的咳嗽为什么这样顽固,会否变成哮喘?”,“为什么多种抗生素对肺炎治疗无效”等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对感冒、肺炎哮喘的正确认识开始,否则,很容易好心办错事,反而使疾病复杂化,延长治疗病程。

我的观点是:疾病是综合征(或综合症);肺炎哮喘均是综合征.传统的把肺炎简单机械的理解为肺部的感染。把哮喘理解为气道的过敏的观点已经行不通了,而且照此治疗,常常误入歧途,轻则疗效不佳,重则病情反复甚至“添病”,一句话多花钱,多费时,多找罪。我强调疾病是综合征(或综合症、症候群),包括当前的小儿肺炎哮喘、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感冒、咳嗽都应该理解是综合征。这种疾病概念的更新绝不是玩弄文字游戏,而是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治疗成败的关键问题!

什么叫综合征?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和机制引起相同或相似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与传统的“××病”,“××炎”“××感染”“××过敏”诊断与什么不同?传统的疾病概念往往是找病灶,找病因或病原体、过敏原,然后是抗感染,抗过敏,清除病灶或分泌物等的对抗性思维。这种传统思维看起来很明确,很精确,“很科学”,但实际上不符合当前疾病的复杂性,因此是不科学的。“综合征”的概念不但强调疾病的多病因、多发病机制,也强调不同病人,同一病人的不同阶段中病因、病机的不同,一句话强调综合、整体和动态分析。要分析感染、过敏、炎症、免疫之间的不同,如,要仔细观察寻找分析咳嗽的诱因,病因和病机,(从环境、饮食和内因等方面去观察),对各种治疗手段(输液、吃药、吸入等),药物(不同中西药)的主次,剂量和服药时间间隔要权衡利弊,即对治疗手段(如频繁就诊输液的交叉感染)、药物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的风险进行评估等。

我还必须强调“疾病诊断是假设”、“诊断是为了治疗”。有关这些问题更深层次的论述我将在我的博客中逐渐发表文章。

“疾病是综合征”的概念如何表表达?一种是直接表达,如婴儿肺炎综合征(见我的科普文章);另一种是强调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性,如哮喘,过敏咳嗽等都不是单纯的过敏(当然过敏机制就可以是多种的),可以是由各种感染引起的过敏,环境空气引起过敏和生活方式饮食起居习惯和情绪心理等诱因,还包括抗生素过度应用等引起医源性、药源性因素过敏。尽管“综合征“三个字没有写出或说出口,但观念的更新要深入人心。再一种是医生在诊断时不能简单机械地局限于“肺炎“,”哮喘“的诊断名称,而是针对具体患儿作出”肺炎后过敏咳嗽“、”呼吸道感染,气道高反应性“、”反复过敏性咳嗽“、”肺炎后咳嗽,过敏咳嗽“等印象性诊断名称。其优点是避免了“非感染即过敏”的机械,静止的武断,以后从治疗效果再做进一步判断。

综合征的治疗:强调治疗的综合性,区别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给患者以最佳的个体化的精细调节,避免单一抗感染,抗过敏或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治疗,强调药物、生活方式管理(如饮食,入托),环境因素的控制等。这些需要与家长共同制定应对措施;强调对家长宣传和科普教育:给孩子以身心全方位的呵护、管理、教育和教养,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一过程需要学习,更需要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

本文是陈贤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