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前须知

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康复治疗和临床处理

发表者:王红星 人已读

排尿障碍是脊髓损伤后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留置导尿及间歇导尿而容易造成尿路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后的排尿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尿潴留:患者无法排除尿液,必须依靠导尿管。这种情况可以是膀胱逼尿肌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张力增高)。

2)漏尿:患者不能控制,尿液会不自主地漏出。这种情况见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或尿道括约肌无力。

3)残余尿:患者虽然能自主排除部分尿液,但不能将膀胱完全排空,每次排尿后仍有一部分尿液排不出来。如果残余的尿量超过一定量,则必须借助导尿方式排空。这种情况多见于患者可通过腹部收缩加压或通过反射性活动,排除部分尿液,但不充分。


排尿障碍的康复处理流程及方法:

1)首先全面评估膀胱功能,如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尿常规以及肾功能等,排除尿路感染和肾功能不全。

2)采用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测技术明确脊髓及马尾、圆锥受损情况,判断膀胱功能预后的膀胱功能障碍类型。

3)治疗措施:

(1)排尿规律的建立:这是最重要的,只要患者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均能建立规律的排尿方式。

(2)排尿方式选择:包括留置导尿、清洁间歇导尿、膀胱造瘘等方式。如果尿路感染或膀胱逼尿肌过度兴奋及膀胱内压力过高,则应留置导尿,如果残余尿量较大或不能排尿,则宜选择清洁间歇导尿的方式。

(3)药物治疗:如果膀胱逼尿肌过度兴奋或括约肌张力过高,可采用口服药物降低逼尿肌兴奋性及尿道括约肌张力。

(4)神经阻滞:对于口服药物治疗逼尿肌或括约肌张力降低不明显者,可采用肉毒毒素阻滞方法降低逼尿肌及括约肌兴奋性。

(5)电刺激:用于降低逼尿肌兴奋性。


因为膀胱的评估需要数天的跟踪观察,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本文是王红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