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豆病患者应避免使用的药物
该病又称蚕豆病,是长江以南各省区最为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酶缺乏遗传病,G6PD缺乏症患者在进食蚕豆及其制品、服用某些氧化物型药物或受到感染后,旧就可能发生溶血性贫血;乳母如食用上述物质,病儿吸吮其乳汁亦可发病。该病患者发病时可有头晕、头痛、倦怠、食欲不佳、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黄疸、血红蛋白尿(酱油样尿)和肝脾重大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休克、尿闭、肾功能衰竭等,该病还是引起新生儿黄疸和宫内胎儿黄疸的重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和预防,可引起核黄疸、智力低下、甚至死亡。
如不慎食用本卡后面所列的物质后,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者,请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平时到医院就诊时,请提示接诊医生慎重用药。
溶血诱因 | 禁(食)用物品 | 慎用药品 |
食品 | 蚕豆、刀豆及其制品 | |
用品 | 萘(臭丸)及其制品 | |
西药 (氧化型药物) | 1、伯胺喹啉、扑疟喹啉、戊奎 2、磺胺甲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 3、乙酰苯胺 4、噻唑砜 5、呋喃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 6、萘啶酸、硝咪唑 7、消心痛、美兰 8、苯肼、三硝基甲苯 | ● 氯喹、奎宁、乙胺嘧啶 ● 磺胺甲嘧啶、磺酰乙胞嘧啶、磺胺嘧啶 ● 磺胺脒、磺胺二甲异恶唑、长效磺胺 ● 扑热息痛、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他唑林 ● 氯霉素、链霉素、雷米封、苯妥英钠、对氯基苯甲酸、苯海拉明、秋水仙碱、左旋多巴、甲萘醌、甲氧苄氨嘧啶、安坦、朴尔敏、奎尼丁 ● 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K3 |
中药 | 川连、珍珠粉(保婴丹)、腊梅花、济公茶 | |
感染 | 病毒或细菌感染: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道感染、伤寒、败血症 |
本文是吴福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