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病因何盯上年轻人
来源:河北青年报
8月27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被发现死于济南一家酒店,关于其死因,虽然网上还有一些不同说法,但陶伟生前好友认为他是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离世的。近年来,年轻人中频发的猝死事件引起了公众关注。年轻人猝死的诱因是什么?能不能在发病前就摸清心脏隐患?记者采访了石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副主任胡喜田、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都伟。
年轻人猝死前兆不明显
“年轻人突发心脏病导致猝死,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胡喜田称,年轻人普遍认为自己身体健康,遭遇身体或心脏不适不会过多思虑,觉得心脏病是老年病,也不会对心脏进行定期检查,这就给心脏病突发猝死埋下了隐患。
广义上的心脏病指心脏和大血管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冠心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次常见的心脏病为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另外,大血管疾病,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狭窄等都属心脏病范畴。
在年轻人中突发的猝死现象,以冠心病危险性最高,心肌梗死是年轻人发生冠心病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憋气、浑身大汗、四肢冰凉、恶心呕吐等,大部分人有上述症状,但一部分人靠检测心电图才能发现,而又有极少一部分人是连心电图也没有改变的,这部分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会突发心梗,而且是大面积梗死,心功能和预后极差,也有可能猝死。
年轻人通常发病急,多数患者是初次发病,且没有先兆,极易造成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猝死率比较高。
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
年轻人猝死高发,虽说征兆并不明显,但专家表示,关注自己的生活起居,依然能发现蛛丝马迹。
胡喜田表示,最易导致年轻人猝死的心梗通常在发生前一周左右就有前驱症状,比如在静息和做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心梗时,在胸骨后(以左侧为重)有持续剧烈的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并波及整个前胸。部分病人左臂直至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有麻刺感,部分病人的痛感可放射至左上肢、肩部、颈部、下颌。还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但时常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就诊。
“听到噪音就心慌、胸闷,这也有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症状。”胡喜田说,日常生活中心脏突然不适或胸闷、气短,还表现在以下几个场景中。
在饱餐过后、气温低下寒冷,或者观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的现象;劳累、精神紧张、干体力活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但休息后会自行缓解,运动时或过后出现头痛、牙痛、腿痛等不适感觉;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等不适感觉;睡低枕头后,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才感觉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有这些现象一定要注意,它们都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此外,出现反复脉搏不齐、不明原因的心跳过速或过缓,要及时就医并在家中准备好急救药品。
戒烟酒是防猝死关键
心脏病越来越爱“找”年轻人,到底咋回事儿呢?
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都伟表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导致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体内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血糖升高,高脂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生,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增多。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烟酒过量,又促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生。
“吸烟极其容易诱发心脏病。”都伟补充说,吸烟时烟草中的成分容易刺激并损坏人体的心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动脉狭窄、心肌缺氧缺血,最终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症状。为此,他给年轻人提出护心7件事:多运动,控制体重,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减糖和减血脂。
都伟提醒,年轻人发现身体不适时一定要重视,积极就医,从观念上提高警惕,不要认为年轻就不会患上致命疾病。
■文/本报记者郭萌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