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赵展荣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

发表者:程志鹏 人已读

赵展荣教授系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尤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独具匠心、效如桴鼓,在学术界和患者中享有盛誉。笔者有幸跟随赵师侍诊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其诊治高血压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一、病因病机: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赵师认为,高血压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直接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眩晕”、“头痛”等范畴,与“不寐”、“胸痹”、“中风”等亦有密切的联系。历代医家对本病也有着不同的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了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金元时代的《河间六书》中记载:“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说明眩晕之因为风与火。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景岳全书》则根据《内经》中“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的理论,创立了“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的学说。上述各论,可以视为历代医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对高血压病发病原理的论述,为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赵师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如果这种对立统一的和谐稳态遭到破坏,一时又无法自行调节恢复,即会发生本病。而破坏这种稳态的三大主要因素分别为情志内伤、劳倦虚衰和饮食失节。

1.情志内伤。人的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情志抑郁,肝失疏泄,即出现“肝气郁结”; 气郁久化火,可形成“肝火上炎”,火邪耗津伤阴,则可导致“阴虚阳亢”的局面。这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可导致眩晕、头痛为主证的高血压病。

2.劳倦虚衰。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年老体衰,导致肾精暗耗,不能生髓,则可发生“上气不足,髓海空虚”的眩晕、头痛。此即临床以肾阴不足或肾阳虚衰为主证的高血压病。

3.饮食失节。赵师尤重“湿热致眩”之观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太过,伤于脾胃,脾胃失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湿热中阻;加之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大,情志不遂,而致肝阳上亢,肝阳挟湿热上攻,蒙蔽清窍,发为高血压病。此为现今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师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的阴阳、气血正常的生理功能被破坏,体内和谐稳态失衡,代之以风、火、痰、虚、瘀的病理状态。即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虚、瘀为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进而由实转虚,从阴损阳,最终成为阴阳两虚。

二、治则治法

赵师认为,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因人或病期的不同而症状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症状是头痛、眩晕。头痛、眩晕的病因是气与火,或虚或实;病变部位在肝在脾在肾;此为辩证的要点所在。然在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阴阳的消长,正邪的盛衰,不可能完全按照固有的规律变化,因此辨证论治要贯穿疾病的发展的始终。在治法上,既要针对风、火、痰、虚、瘀的“标”,又要顾及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的“本”。临床上赵师治疗本病遵循辩证、辨病相结合的理论,根据不同的症候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采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滋阴潜阳等法,形成了独特的高血压病从湿热入手,肝肾同治,虚补实泻,燮理阴阳的治疗法则和用药风格。

1.疏肝理气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型高血压病。本型多发于高血压病初期。临床表现主要有气血失调和情志异常两方面的改变。如头痛、头晕、胸胁胀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多疑善虑,脉沉弦等。常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炒枳壳、香附、川芎、白芍、青陈皮、薄荷等。若气郁化火,加丹皮、栀子、黄芩;气滞血瘀,加丹参、桃仁、红花;肝胃不和,加吴茱萸、川连、代赭石。

2.清肝泻火法

适用于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胀、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聋、耳鸣,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赵师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夏枯草、木贼草、茺蔚子等。若伴失眠烦躁,加珍珠母、生龙齿,清肝热且安神;伴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加蜈蚣、僵蚕,平肝熄风,清热定痉;肝火犯胃,加代赭石、竹茹,清热开郁,和胃降逆。赵师临证常用茺蔚子、夏枯草作为对药使用。茺蔚子是益母草的干燥果实,用量一般10-15克,该药既升又降,扩张脑部血管以活血化瘀,凉肝降压;夏枯草长于泄肝胆之郁火,补养厥阴之血脉,二药相伍有很好的降压效果。

3.清利湿热法

适用于湿热中阻型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目昏蒙,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口干口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滑。常以温胆汤加减:法半夏、茯苓、炒枳实、青陈皮、竹茹、茵陈、薏苡仁、胆南星等。若脘腹胀满,加厚朴、槟榔行气消滞;嗳气频作,加旋复花、代赭石。若伴胃脘嘈杂泛酸,赵师常用左金丸或茱连丸,并指出左金丸最好丸服,因为丸药可持续作用于胃肠,吸收较好。

4.滋阴潜阳法

此法赵师常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倦怠嗜睡,两目干涩,心烦口干,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等。常以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龟甲胶、菟丝子、川牛膝、生杜仲、桑寄生等。赵师指出,肝肾阴虚,收藏无力,也即根基不稳了。体内和谐稳态遭到破坏,容易导致木气无所倚而出现高血压。此类患者证属肝肾阴虚,固然是要补阴,但如何去补则大有讲究。其实,滋阴的过程即是滋补元气的过程。在治疗时用药不宜多,要尽量选择性温、滋补元气、育阴同时又可潜阳的药物,如临床常用龟板而不用鳖甲,因为血液的运行必须有赖阳气的推动,鳖甲是以纯滋阴为主,而龟板既能滋阴又可潜阳。此确为赵师别具一格的用药特色。

三、验案举隅

例1张某,男,43岁。2011年3月23日初诊。

患者与2010年2月初,因头痛、头晕就诊某医院确诊为:高血压病。血压最高达160/110 mmHg,平素服用厄贝沙坦150mg Qd治疗,服药后舒张压仍偏高,现血压维持在140/95mmHg左右。刻下症见:头痛、头胀、头晕、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胁肋胀痛,纳可眠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证属肝火上炎。治以清肝泻火,兼清利湿热。处方:龙胆草10g黄芩10g生栀子10g菊花10g茺蔚子15g夏枯草10g生地20g当归10g木贼草15g、天麻15g生石决明(先煎)30g柴胡10g黄芩10g车前子10g,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内服。

3月30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头痛、头晕,目赤、口干口苦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仍感胁肋胀痛,睡眠不实,梦多,血压135/85 mmHg。药已奏效,守上方加郁金15g白蒺藜15g珍珠母30g,7剂。

上方再续7剂后,每7天复诊1次,均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并逐渐将西药用量递减并规范使用。五诊时,诸症皆无,血压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赵师认为,本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本案患者平素过食肥甘厚味,积热内蕴,加之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火性炎上,上扰巅顶,故致头痛头胀眩晕目赤;火邪伤津,则口干便干;火热煎灼胆汁上溢,则口苦;火邪内扰心神,则睡眠不实。赵师所拟方中,以龙胆草、黄芩、生栀子、菊花清肝泻火,柴胡、黄芩、木贼草疏肝清热,茺蔚子、夏枯草凉肝降压,天麻、生石决明平肝熄风,四组药伍以车前子清利湿热,共治其本;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辅其功。综观全方,组方严谨,清中有养,泻中有补,标本兼顾,体现了虚补实泻,燮理阴阳的治疗法则。

本文是程志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