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窦炎系列之五(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
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如今已经成为治疗鼻窦炎的主流。
一.术前准备:
1.进行耳鼻喉的专科检查,包括应用鼻内镜详细了解鼻腔的基本结构及病变,鼻腔局部的处理。
2.进行全身检查并了解全身基本情况。
3.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并应用促进分泌物排出及激素治疗,必要时应用抗过敏治疗。
4.常规行眼科临床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压,眼球运动,瞳孔,眼底等。
5.鼻窦冠状位CT检查,详细了解鼻窦的病变情况,以作为手术的依据。
二.手术程序:
1.体位:仰卧位。
2.麻醉: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鼻腔表面麻醉。
3.手术原则: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手术原则是清除病变,保留功能,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及减少鼻内不必要的损伤。手术切除的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手术并发症:
鼻窦周围与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相比邻,如前颅底,硬脑膜,眶内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一旦发生并发症,常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鼻出血,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等。因此,重在预防。
四.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取半卧位,注意出血情况,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促进分泌物排出及激素治疗,对症治疗及体温检测。
2.常规眼部检查
3.术腔处理:
第一阶段:术后2周。
常规术后48小时抽出鼻腔填塞沙条,使用麻黄素收缩鼻腔,以后每日或者隔日在鼻内镜引导下用吸引器吸出血凝块及鼻腔分泌物,使各个窦腔引流通畅,另外,每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一次,连续5—7天。一般2周内痂皮可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第二阶段:术后3个月内。
原则上每隔一周或者两周来医院复查一次,应用鼻内镜对术腔进行详细检查。对所有新生的肉芽及痂皮进行彻底清除,分离粘连。这个阶段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最重要的阶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三阶段:疗效维持阶段,长达术后半年以上。
每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复查一次,遵医嘱来院复诊。
因此,术后的随诊复查十分重要。尤其是初始阶段,是控制复发的重要时期。
本文是张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