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陈慧英 人已读
孕期 6 种胎儿畸形要引产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功能异常。随着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逐渐被人类控制消灭,出生缺陷成为导致婴幼儿死亡或残疾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逐渐成为公共卫生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先天畸形是专指以形态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出生缺陷,约占先天缺陷的 60%-70%,是最为重要的一类出生缺陷。
胎儿畸形的分类
我国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约为 13%,种类多种多样,以下是按各系统分类
1.消化系统:如兔唇,腭裂,食道闭锁,巨结肠,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无肛等。
2. 呼吸系统:隔疝,气管食道瘘,肺发育不全,肺囊肿等。
3. 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右位心,法洛氏四联症,主动脉瓣闭锁等。
4. 神经系统:先天性愚型,无脑儿,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5. 骨骼系统:颅裂,下腭骨发育不全,胸廓畸形,脊椎裂,多肋,挠骨缺损,成骨不全等。
6. 泌尿生殖系统:尿道下裂,隐睾症,睾丸鞘膜积液,无阴道,肾缺如等。
7. 皮肤:耳前赘生物,血管瘤,大黑痣,颈蹼,皮肤缺损等。
8. 四肢:多指,多趾,马蹄内翻足,手指畸形,足畸形,双臂缺如等。
9. 耳眼鼻:小耳,无耳,外耳道闭锁,无眼球症,眼裂过小,无鼻孔等。
10. 其他:斜疝,脐膨出,腹肌缺损等。
胎儿畸形发生的原因
先天性畸形可由两方面因素引起:一是环境因素;二是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大多数是多因素引起的。胚胎发育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为细胞和组织分化前期;第二期为细胞和组织分化期;第三期为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环境致畸因子一般是在第二期与第三期初期最易引起畸形发生。在第二期细胞、组织分化发育过程中,基因和基因控制下酶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所有的细胞和组织按遗传规律形成各个器官的原基,并进一步分化具有各自功能的各个器官。这种分化演变是极其精细复杂,其中某一环节受干扰,就会引起畸形发生。
胎儿畸形的宫内诊断
随着近代诊断技术的发展,对先天性畸形的宫内诊断方法逐渐增多。凡 35 岁以上的孕妇;夫妻之一为常染色体易位携带者;代谢异常病携带者;或生育过畸形患儿者应考虑作下例检查。
1. B 超:超声检查因其具有费用低、安全性高与准确的实时成像,是产前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检查已经不仅仅是孕妇常规检查的一项内容,其诊断的准确率也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在诊断胎儿畸形方面,已经成为产前诊断的一项重要依据。
2. MRI:MRI 作为一种宫内诊断的影像学方法,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损害、能多平面成像,成像范围大,能辨别组织特性、软组织对比度好,空间分辨力高,图像质量不受气体及骨骼影响,因此可获得胎儿和孕妇高清晰度的影像,能提供超声检查以外的更多影像学信息。
3. X 线检查: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与可疑消化道发育畸形时,进行 X 线检查是有价值的,甚至是最佳的,可判定双体或多体畸形,无脑儿,脑积水,缺肢等畸形。
4. 甲胎蛋白 (AFP) :妊娠 6 周,胎儿肝脏产生 AFP,在母血和羊水中均含有 AFP。正常胎儿羊水中的 AFP 由尿排泄,吞咽和消化可使其降解。胎儿异常例如神经管缺陷,AFP 由血液及脑脊液漏出,可使羊水 AFP 升高;脐疝、腹裂畸形由于膨出的内脏血管暴露,胎儿血清成分渗入羊水内,使其 AFP 增加。
染色体异常 (45.XO) 的胎儿,先天性肾病等羊水中的 AFP 可增高。测定 AFP 可帮助诊断上述畸形。
5. 羊水造影术:就是利用胎儿体表的胎脂蛋白和油性造影剂亲和的特性而进行体表造影的方法来确诊。利用此方法,可使胎儿显出清晰的外形。常用的造影剂有泛影葡胺和莫尔约特。采用先行羊膜穿刺抽羊水,后注入造影剂,数小时后造影剂扩散并附于胎儿体表,照片可显示出畸形。
6. 生化检查:
(1) 测定羊水中肾上腺甾体:患有肾上腺综合征的胎儿,羊水中的酮固醇和孕二醇的含量较高。在无脑儿和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时其含量降低。
(2) 测定羊水中的雌三醇 (E3):无脑儿 E3 明显低下。
7. 检查胎儿的宫腔镜:先用超声检查确定胎盘、胎位,在局麻下置入检查镜,用此镜可观察胎儿的畸形;还可取胎儿皮肤活检。
8. 羊水细胞培养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显带可判断染色体畸变所致的畸形胎儿。
9. 早期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对早期诊断某些遗传病与先天性畸形有意义。
10. 测定羊水中酶的活力及鉴定酶的变型,可发现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和某些先天性畸形。
11. 新一代的微芯片技术、孕妇外周血浆游离 DNA 检测技术以及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使得宫内诊断的发展呈现无创化与分子化趋势。
胎儿畸形的产前干预
先进的技术使很多以前不能被发现的胎儿畸形可以在产前得到诊断和发现。从上面的表述可知胎儿畸形的种类有很多种。虽然我们提高了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但是对其如何进行正确的处理是终止妊娠还是选择继续妊娠是目前产科和儿科以及超声医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及儿科医院联合多学科探索了「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根据胎儿畸形的程度、是否可治及近远期预后,处理可分为以下 3 类。
1. 终止妊娠:致死性的胎儿疾病,须通过 3 名及以上不同专业的专家确认并签字后,建议终止妊娠。
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中晚期妊娠六种致死性畸形包括无脑儿、脑膨出、开放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包括异位心、前纵隔缺陷、胸骨缺损等, 主要合并有法洛四联证、心内膜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2. 继续妊娠:预计围产儿出生后有存活可能,经及时手术等处理后预后较好者,建议继续妊娠,并告知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期的就诊流程。
沈淳等发表在中华围产科学杂志的《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对胎儿结构畸形诊治的价值》一文,2622 例胎儿结构畸形中,引产 935 例,其余 1687 例孕妇继续妊娠,各种畸形中,继续妊娠比例最高的畸形为骶尾部畸胎瘤,其次为腹腔占位,泌尿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
3. 围产期治疗:如果及时干预可改善围产儿预后,制订妊娠期和新生儿期的治疗方案,与相应专科共同完成围产期处理(包括妊娠期治疗、子宫外产时处理、及时转运和新生儿外科手术等)。
产前多学科会诊的意义在于规范围产期管理及出生后救治,以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传统模式下,胎儿结构畸形的产前咨询主要由产科医师完成,对预后的评估及围产期处理可能不全面。
而各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产前多学科会诊模式可提供综合评议,在完成产前咨询同时,可制订治疗及随访方案,恰当处理胎儿及新生儿各类疾病,并随访疾病转归。
产前诊断及干预很重要
2012 年 9 月公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 5.6%,以全国出生数每年 1600 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约 90 万例,其中 25 万例出生时可见明显缺陷。
出生缺陷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婴儿死亡的第 1 位原因;在我国婴儿死因中,出生缺陷导致的死亡已由 2000 年的第 4 位上升至 2011 年的第 2 位,达到 19.1%。
结构畸形是出生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影响我国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胎儿先天性畸形及时准确的产前诊断以及干预对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