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何宗泽 三甲
何宗泽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外科治疗

1399人已读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颜面部突发性闪电、刀割、烧灼或针剌样疼痛;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舌咽神经痛表现为突发性咽部、舌根等处针刺样疼痛,可应用丁卡因咽部喷雾试验进行确诊。行头颅薄层(5mm)MR或CT扫描,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并行MR血管断层成像(MRTA)观察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

手术经气管插管全麻,取健侧卧位,患侧向上,头部下垂15°,并向健侧旋转10°,将乳突置于术野最高点,作乳突后发际内长约4-5cm的纵行切口,于星点处钻孔,磨钻及咬骨钳扩大骨孔,形成一约62.5px大小骨窗,靠近横窦及乙状窦边缘。“X”形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用脑棉片置于小脑表面向内下轻轻牵拉小脑半球耐心释放脑脊液减压。对于三叉神经痛,于横窦乙状窦夹角处进入,打开桥脑小脑池进一步放出脑脊液,注意避开岩静脉,在显微镜下对三叉神经全程进行检查,寻找责任血管并弄清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将责任血管松动并移开,将Teflon棉片垫入其间,尤其要将脑神经入脑干段(REZ)与责任血管垫开。对于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于面听神经下方打开外侧延髓小脑池,进一步放出脑脊液。充分显露所要探查的颅神经全段及REZ,仔细游离与颅神经关系密切的血管,寻找压迫REZ的责任血管及用Teflon棉垫开,不仅要使责任血管移开脑神经,更要注意与REZ处的脑干面隔离开。术毕严密缝合硬脑膜,难以严密缝合时取外科生物补片修补,做到滴水不漏;骨窗缺损部分予以骨水泥一期成形,并以耳脑胶粘合;逐层缝合皮肤。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是CPA区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主要病因被公认为与存在的血管与神经相接触有关,特别是神经出入脑干区(rootexitzone,REZ)是血管压迫的关键部位,该部位缺乏雪旺氏细胞的包裹,对血管的搏动刺激或压迫特别敏感,是产生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直接原因,也是MVD的关键部位。LENNONVA等将其统称为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这一学说已得到神经电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的支持。其主要的表现为颜面部所支配区域的疼痛及肌肉痉挛,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MR血管断层成像(MRTA)能直观有效的显示责任血管与受累神经之间的关系,是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依据及MVD手术的重要依据。特别是3D-TOF成像方法在超薄层基础上的血管流动增强效应,在不明显丢失静态结构分辨率的基础上突出细小血管的结构,从而可以同时显示细小的神经与血管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患者做MRTA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责任血管与受累神经,在MVD中得到证实。

总之,血管神经卡压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神经功能保留完好且复发率低,是针对病因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即首选方法。注重术中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何宗泽
何宗泽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