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进行前庭康复练习? 转载自西安交大眩晕中心
机体的平衡控制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感觉功能,主要依靠前庭、本体感觉和视觉(合称平衡三联),以及这三个系统的相互协调作用,并由中枢参与处理。
人体处于不同体位不同环境下,视觉、本体感觉和内耳的前庭感受器接受信息并传递给小脑,使小脑发出平衡指示,活动关节肌肉,改变体位,保持平衡。
在平衡三联中,尤以前庭系统对机体的平衡控制最为重要。当一侧前庭出现病变时,就破坏了人体原来的平衡状态,眩晕、天旋地转等感觉就发生了。
由于前庭病变导致的失平衡状态,经过休息、治疗后,眩晕等感觉可以缓解,其中大多数是经过神经中枢调整,产生前庭代偿后重新建立平衡的结果。
前庭系统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已被广泛认可,它是康复训练的主要依据。前庭康复着眼于改善残余前庭功能的增益,并促进利用替代机制或策略,以达到前庭代偿的目的。
前庭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平衡功能并提高其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前庭康复训练正逐渐显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成为除药物、手术外治疗眩晕疾病的又一重要手段。
个性化训练可根据患者的诊断或功能缺陷提出针对性训练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病情,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个性化训练方法主要包括:
通过很多临床验证,康复训练有助于前庭系统功能的康复。为提高康复效果,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知患者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2治疗要尽早,早期干预对提高康复质量非常重要。
3初始锻炼的时间可以简短些,鼓励患者进行头部运动。
4完成初步的前庭功能训练后,可进行更复杂的运动。
5限制运动、减少视觉信号输入和前庭抑制药物会推迟恢复开始的时间和限制最终的康复水平。
相信按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如上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稳定性和失衡感,可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