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景 三甲
王景 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

甘肃日报专版采访王景医师拒收红包的报道

2356人已读

原载于甘肃日报,具体链接请看:http://epaper.gansudaily.com.cn/gsrb/html/2012-01/05/content_128291.htm


或许有许多人会遇到这样的难题——要不要给医生送红包?

有送红包经历的人,或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踏实,或是出于对医生的感激。但当下,医生和红包之间若隐若现的关系,使得人们对医生职业道德出现不满情绪。今天,记者与医生王景就这一话题进行对话,试图解开红包背后的纠结。

本报记者伏润之

王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认识这位80后医学博士,实属偶然。

2011年12月中旬,记者在微博上讨论医生与红包这一话题时,一位自称是医生的人突然出现。他称:现在许多人把医生“妖魔化”了,认为收红包是医生的一贯作风,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医生追求的是救死扶伤后的职业成就感,不要用红包去丑化这一神圣的职业。”

出于好奇,记者打开他的微博,发现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退掉的红包,仅2011年12月,他退掉的红包就有近5000元钱。

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很想和他聊一聊关于医生与红包之间的事,但有一个疑问涌上心头:他愿把这事拿出来“晒”吗?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记者给他发去私信。几分钟后,他爽快地回答:红包?可以谈谈。

记者与他见面了。他充满阳光,说话非常干脆,不拖泥带水;但眼皮有些耷拉,他说这是因为刚做完一例手术,有点累。

记者:我想知道医生的工作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医生的微博,他们大都谈到加班、夜班。

王景:医生确实很辛苦,国家规定每周上班时间是40小时。我经常一周前两天就把一周的时间上完了,周末、假节日照常值班。我记忆里,时间最长的是连续50小时在医院,手术之后继续手术,连轴转。

记者:高强度工作背后,心理的压力是否也随之增加?

王景:对,工作压力相当大。其他的职业出现疏忽也许可以弥补,但医生不行,因为轻则治疗效果不佳,重则人命关天。

记者:我们看到很多人指责医院或医生的理由,就是认为治疗效果不佳。

王景:临床医学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人与疾病,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同样的病,由于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表现,再加上不同的治疗方案,最终的治疗结果都不会相同。有些疾病,现有的医学水平仍无法完全研究透彻,更别说是治愈。作为医生而言,只能尽力去治疗。我经历过这样的事儿,有一例手术,效果不是很好,患者家属拒绝支付所有费用,还叫来了几个膀大腰圆的人,指着医生的鼻子破口大骂。

记者:一般人潜意识里,医生就是要100%治好病,否则,就是失职。

王景:任何一个医生,都不敢对他的患者打100%的保票,如果说这话,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态度。今年曝出的“八毛和十万元”事件、“缝肛门”事件等,刚一开始,公众一窝蜂指责医生无德,医院见钱眼开。但有些事到了最后,终于证明医生没有错。这说明现在医生这个职业有被“妖魔化”的现象。

记者:我想知道一位博士医生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王景:我一个月基本工资2150元左右,算上绩效奖金一共是4000多元。再说一组数据:在脊柱外科,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顶级手术,如有些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脊柱侧弯矫形术、肿瘤切除术等,甘肃省的手术费只有两三千元左右。这个费用,不会给医生个人,只是物价部门对这个手术技术含量的量化标准。

为什么会有红包?

记者:有人会说,正因为医生的收入低,所以医生会收红包。

王景:收入低是事实,但医生也不必非要这么做。先不谈什么职业道德,从做人的道德讲,都不应该收红包。

记者:我身边的朋友不这么看,他们通过自身经历告诉我,红包还是要送的。

王景:这是患者一直以来的误解,不送红包就不治病?我想哪个医生都不会荒谬到这一步。就拿一台手术来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治好患者的病才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简单说,虽然挣得少,但是我选择了这个行业,是把它当做毕生的事业而非一份打工糊口的工作。

记者:我从患者那里了解到,绝大多数都是主动送红包,他们要的是安心。

王景:这就是我想谈的。为什么会有红包?红包本身不是贬义词,咱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包红包的传统,无非表达恭贺或者感谢之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红包已经变成一个灰色收入的代名词。到医院看病,每个人都想找关系、走捷径,都想拥有特权,认为钱可以摆平一切,包括疾病。久而久之,社会上就有这样的风气——给医生送红包。但从医生的角度讲,每一个患者、每一种治疗方案,都是一视同仁的。可这种风气根深蒂固,当医生开始退红包时,居然没人相信。有个真事,前几天定西一位农民遭遇车祸,手术前,家属拿着1000元的红包找到医生,请求为患者尽量保住双腿。你想,当一个收入如此低的农民家庭都要给医生送红包时,这个社会对医生的信任度到了什么程度?

记者:是的,当微博上出现医生退红包的讨论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王景:这就应该倡导患者正确的就医观,你不给医生送红包,医生也一定会为你尽心竭力治病。当每一个患者有这种就医观时,红包自然会少很多。

记者:但在很多患者眼里,医患之间是一种强弱分明的关系。如果我去看病,遇到态度不好的医生,我心里更会犯嘀咕。

王景:按理说,医患之间不应该有强弱之分,他们是平等的,共同抗击病魔的。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方说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不会完全明白,这种情况下,患者只需要尽可能配合医生治疗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记者:也有人这样说,纵使医生不收红包,也是因为有更多赚钱的途径。介意谈医生的回扣吗?

王景:外界一直说医生滥用抗生素赚钱,实际上现在管理非常规范严格,做完一例手术后,伤口不感染,禁止使用抗生素;感染伤口需要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才能使用抗生素。

记者:患者送红包是什么情景?

王景:一次手术之前,我找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谈话结束后,患者家属把我拉到一边,向我口袋里塞钱,我拒绝了。从那以后,我感觉到只要私下找我说啥的家属,就是要送红包,所以我就在医院过道里和他们谈话。我告诉他,如果你相信我,请你把东西拿走,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手术做好。

记者:每个月都有人送红包?

王景:基本都有,多的时候几千元,少的时候都有几百元。

记者:有没有退不掉的红包?

王景:也有,有的患者扔下红包就跑了,这个钱我们要么交给护士长,由护士长在手术后拿给患者;要么直接打到患者的住院账户里。

记者:拒绝红包时,最直接的想法是什么?

王景:一名医生追求的是职业成就感,不是为了红包。因为几百元钱,败坏整个行业的名声,不值。拿了钱,医患关系就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了。这个行业很特殊,医患之间不仅是我治病你付账的金钱交易。如果我给一名垂危的患者带去新生,你应该给我多少钱换这条命?

记者:我们注意到,国外医生收取红包的现象很少。

王景:这很正常,在欧美,医生收红包被视为灾难。这有个背景,医生、律师在国外被视为精英职业,他们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这一点,国内无法相比。

记者:除了相关制度约束,消除红包现象还是需要医生本身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王景:对,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倡导、呼吁。我注意到,有一些“青年反红包联盟”在网上出现,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好的方向。而这种改变需要时间。

记者:接受我们的采访,将来会不会有压力?

王景:我的心里是坦然的。至少我代表这个群体,我知道红包不该拿。只有医生群体逐渐退红包、拒红包,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逐渐展开,医生在社会上的形象才能逐渐转变。

王景
王景 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