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颖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火针疗法

发表者:毕颖 人已读

何谓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包含了两部分:火针针具和火针刺法。火针针具是栺用耐受高温并对人体无伤害的金属为材料,供烧红使用的针具。火针刺法则是烧红火针针体,按一定刺法迅速刺入人体选定部位的针刺方法。

现存文献中,最早明确记载火针疗法的医籍首推《黄帝内经》。全书中虽无"火针"二字,却可见"燔针""焠针""烊刺"诸词。《素问-调经论篇》记载:"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慰"。其中的"燔针""焠针"即是《内经》中对火针的称谓,也是火针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共记载了九种针具,名曰九针,篇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不同形态和用法,其中"九曰大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这里所说的大针,经后世历代医家考证,应为火针。可见,"燔针""焠针""大针"应为火针的最早名称。历代医家对火针疗法的称谓繁多,东汉末年,张仲景取火针用火烧针,具有温热作用之义,在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称火针为"烧针""温针";太医院编撰的《圣济总录》"则以""言火针:"烙即火出,亦谓之燔针劫刺。烙法当为火针";民间称"煨针",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针》记载:"川蜀人谓之煨针"。晋陈延之的《小品方》则是最早出现"火针"的名称,《小品方治附骨疽与贼风相似诸方》记载:"初得附骨疽,......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也",此时开始直言"火针"。从此,后世医家皆多以"火针"一词为名,并沿用至今。

火针作用机理:

具有温壮阳气、散寒化湿、祛风止痒、敛疱生肌、祛瘀排脓以及清热泻火、行气解毒的作用,其作用原理可概括为借火助阳,开门祛邪,以热引热。而火针针具对于病灶的损毁或松解的治疗作用则是这三个作用机理的具体化表现。

火针适应症:

古代使用火针疗法治疗的病种多样,包括内、外、妇、儿以及五官等各科,主要用于治疗痹证、经筋病、外科痈疽、瘰痼痰核、囊肿、结节、窦道、淋巴结核、下肢静脉曲张等;痣、疣、带状疱疹、白癜风等皮肤病;慢性胃肠炎、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失眠、中风后遗症、坐骨神经痛、腰痛、骨关节结核、各类关节炎、阳痿、痛经等疾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