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盆底松弛3大原因,3个对策!

发表者:陈义松 人已读

盆底松弛是我们大众一般的称呼,临床上这类疾病称为盆底功能障碍,又称盆底缺陷,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包括盆底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和下尿路功能障碍(压力尿失禁、急迫尿失禁、混合尿失禁和尿频尿急综合征)。


3大原因引发盆底松弛


总结起来,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妊娠:妊娠过程中,逐渐增大的子宫会对周围的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产生牵拉而削弱其支撑力量;分娩过程中,特别是产钳或胎吸下困难的阴道分娩,又可能会对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牵拉而加重损伤。若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将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导致未复旧的子宫有不同程度下移。


●长期腹压增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腹水、频繁举重等,都会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也可致腹压增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出现的盆腔支持结构的萎缩,在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对因预防,重于治疗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生活中的预防措施更重于治疗,从产后就应开始,如:避免产后重体力劳动,加强产后体操锻炼,积极预防和治疗使腹压增加的疾病等。


●产后避免重体力劳动。分娩过程中,应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过早、过度用力。分娩后,应充分休息,经常改变卧姿,注意营养,体质虚弱的更要注意调理,要避免过早、过度操持家务及体力劳动。


●产后积极进行体操运动,以锻炼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为:做收紧肛门及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5~10秒,间隔5~10 秒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2~3次,4~6周为1个疗程。这项锻炼不仅适宜在产后进行,而且在其后的一生中都可以经常做。


TIPS:如果自己难以进行以上锻炼,可到医院进行生物反馈法治疗,学会正确地锻炼盆底肌肉。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将探头置入阴道或直肠内,以检测盆底肌肉电信号活动,并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反馈给产妇,使产妇根据这些信号训练,学会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治疗一般在产后42天开始。


●积极预防和治疗使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果存在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等增加腹压的疾病,应积极治疗、积极减肥,去除这些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举重等增加腹压的活动。


团队介绍

华克勤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微创治疗团队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华克勤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擅长微创治疗保留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各类妇科疾病,包括妇科 良恶性肿瘤(包括妊娠合并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畸形,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剖宫产切口憩室等。特别专注于肿瘤的精准微创治疗和生殖 内分泌功能保护性治疗。成功开展了宫颈癌保留子宫的广泛宫颈切除术、有生育二胎需求的剖宫产切口憩室的宫腹腔镜修补术和经阴道修补术、宫颈阴道闭锁的生物 网片代宫颈代阴道成形术等妇科复杂手术的微创术式。在腹腔镜和机器人精准微创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包括妊娠合并妇科肿瘤,各类生殖道畸形等妇科 疑难手术方面创造了多项成功案例并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团队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的优势:团队紧跟国际前沿,较早成立了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妇科亚专科,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成功将盆底重建新理念引入国内。综合治疗模式包括盆底肌康复、生物反馈、电刺激等保守治疗,以及盆底修补术、盆底重建术等手术治疗。近年来,该团队在国内率先应用新型网片材料进行全盆底重建、保留子宫的子宫骶骨固定术等,并使用新型材料行SPARC、TVT、TVTO等经阴道微创抗尿失禁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控尿效果好,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无性生活要求的高龄患者,则开展了具有低复发率的改良阴道封闭手术。经多种术式的探索,目前华克勤教授团队已开展盆底重建术1000余例,并发症少,治愈率达97.3%,术后复发率从30%下降到<10%,达国内领先水平。综合治疗模式的施行及手术术式的改良,使得患者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取得了稳定的社会效益。


团队在拓展临床新术式的同时,还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多层次、多种物理治疗方法等研究方法对产后盆底功能减退者开展了多中心研究,比较传统疗法与重底功能重建治疗干预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使其成果与临床应用相互转化。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课题资助5项,完成国内权威核心论文17篇, SCI论文5篇。


团队成员

华克勤: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现任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擅长微创技术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先天性无阴道无宫颈、子宫憩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脱垂。曾负责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获得全国“争先创优”先进个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女子医学科技奖、上海市首届仁心医师奖、上海市首届最美女医师奖、上海市高尚医德提名奖、上海市科技创新能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丁景新: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妇科腹腔镜手术,擅长女性生殖道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外阴癌、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局青年基金项目1项。SCI论文第一作者及联合通讯作者共13篇。论文多次在国际会议口头交流。


陈义松: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妇科微创,如子宫脱垂、尿失禁、生殖道畸形、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切口憩室、内膜异位症、囊肿等。


张英: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保留生育的微创治疗团队骨干成员。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并致力于妇科良恶性疾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保护。


张旭垠: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擅长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治

本文是陈义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