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虹_好大夫在线

糖尿病

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

发表者:王彩虹 人已读

【糖尿病学术前沿】:2015 IDF 新视点: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

2016-01-19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本期主题

2015 IDF 新视点: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


文章要点

中国人群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率比西方人群高。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病变及多种慢性疾病相关。餐后高血糖使患者使用医疗资源更多,工作时间及效率受到影响,不良生活体验增加,胰岛素注射剂量增加。



内容概述

众所周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管理的主要指标,为使HbA1c达标,必须关注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PG)。Monnier研究认为,HbA1c越高,空腹血糖所占的比重越大,HbA1c控制较好的时候(HbA1c<7%),餐后血糖的贡献率约占70%。由于monnier研究对象是高加索人群,而且研究所收集的血糖值是来自四个时间点:8am,11am,2pm及5pm,因此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monnier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亚洲人群?第二,研究所采集的血糖数值并非来自连续性血糖监测,而餐后血糖的高峰往往出现在餐后60-90分钟,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是否存在低估呢?


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的许惠恒教授采用连续性血糖监测的方法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评估了亚洲人群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率,研究发表在2011年《Diabetes 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杂志上。结果显示,无论是24小时连续性血糖监测还是餐后4小时内血糖监测,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中,其PPG对整体血糖的贡献处于主导地位,这与Monnier研究一致。而血糖控制欠佳(HbA1c>8%)的患者中, PPG与FPG贡献率相当。因此,中国人群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率比西方人群更高。中国人有80%以上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PPH),而且平均血糖值高于各大指南推荐的PPG控制目标,中国糖尿病患者必须更加重视餐后血糖的管理。


餐后高血糖除了对HbA1c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外,亦是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DECODA研究指出,PPH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随着餐后血糖水平的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随之增加(P<0.001)。但研究并没有看到空腹血糖与全因或心血管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此外,餐后高血糖还可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视网膜病变、肿瘤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风险。


餐后高血糖与HbA1c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已被不同的研究所证实,但关于PPH对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既往相关数据却非常有限。2015 IDF大会上,四个poster的新数据展示了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使用医疗资源、并发症情况、工作时间及效率、生活体验及血糖管理等的影响。
研究对象是906位接受餐时胰岛素治疗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分别来自美国(40%)、英国(26%)及德国(34%),其中T1DM患者占39%,T2DM患者占61%,使用网络问卷调查过去一周发生PPH的情况。结果发现,有2/3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周内曾经历PPH事件,1/3调查对象过去一周内发生3次以上PPH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发生PPH者需使用更多的医疗资源,且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比例更高(p<0.001)。在工作方面,27%发生餐后高血糖者工作时间受到影响,71%发生餐后高血糖者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在生活方面,餐后高血糖使患者不良生活体验增多,患者常觉得口渴、尿频、疲倦及嗜睡,甚至影响思考、驾驶及社交。血糖管理方面,有71%的pph患者选择额外增加胰岛素注射剂量,少数患者选择等待下一次注射并维持原剂量,或者跳过下一次进餐。< span="">


总的来说,PPH与HbA1c及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餐后高血糖患者使用医疗资源增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比例更高,工作时间及效率受到影响,不良生活体验增加。而且PPH的出现增加了血糖管理的复杂性,必须及时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防治餐后高血糖。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