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四肢无力 原来是“重症肌无力”
儿童四肢无力 原来是“重症肌无力”
大洋新闻 时间:
□本报记者 赵楚銮 通讯员 胡 敏
近日,10岁的阿芳(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找到了区中医院神经内科的朱凯云主任。经过询问才知道,阿芳今年才10岁,体质一向挺好的,但是大约1年前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四肢无力、双上肢不能上举,走路久时感觉双侧膝盖和大腿痛、无力,走路时会出现摇摆,腹部挺起的现象。一个多月前开始感觉病情自行有所好转,双上肢可以举起,但是做作业久时仍感觉手无力,仅能坚持10多分钟,不能爬楼,不能跑和跳,只能走平路,而且也不能走远。为了寻求有效的诊治,家长带着阿芳来到了区中医院神经内科。
来到神经内科之后,朱凯云又为阿芳进行一次详细的体查,发现神志清醒,语利,颅神经(-),四肢肌力双上肢基本正常,双上肢平举时只能坚持40秒钟,疲劳试验(+),双下肢近端肌力4+,远端肌力5-,上楼困难,下楼需扶持旁边的扶手才能蹒跚下楼,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经过询问,朱凯云又得知阿芳自己感觉在早晨起床后症状会轻一些,下午及晚上症状会重一些,即有“晨轻暮重”的情况。经过一系列的体查与询问,朱凯云初步判断阿芳可能是重症肌无力。
初步诊断之后,朱凯云给阿芳做了新斯的明试验,肌注新斯的明半小时后,阿芳感觉四肢力量明显好转,双上肢平举能坚持2分多种,能跑,上下楼梯自如。朱凯云表示,这种现象医学上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是诊断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经过试验之后,朱凯云诊断阿芳为重症肌无力,并按照重症肌无力治疗后,阿芳四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朱凯云告知记者,该患儿的表现还是比较符合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表现,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神经内科专科医生应该都可以诊断出来,但是患儿自患病以来碾转多家医院,看过儿科、神经康复科、骨科,头部和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的磁共振也全部做了,但一直没看对科室,甚至单纯地或间接被误导把神经内科的一些疾病认为是骨科病而去看骨科,以致延误了诊治。幸运的是,经过专业的对症治疗之后,阿芳四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最后,朱凯云建议,普通民众应加强对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同时医院也应加强对导诊人员的医学知识培训,以对症分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