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袁斌 三甲
袁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儿科

儿科三九贴的相关知识

5932人已读

近几年,不少体质虚弱的患儿接受了“冬病夏治”的治疗,以达到增强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大多数家长和患儿对“三九贴”了解较少。其实,“三伏贴”和“三九贴”有着相似的作用,在冬季气候最为寒冷的时候,人体较易受寒而发病,此时若给予温补阳气的三九贴,既可以防止外感寒邪,又可以驱散体内潜伏的寒气,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三九贴”是对“三伏贴”的有效延续和重要补充,与“三伏贴”配合,起到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目的。

“三九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以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冬天,尤其三九期间气候寒冷,人体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寒气更易侵袭人体。小儿因体质较弱,极易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三九贴选用温通阳气的药物,在小儿特定穴位进行贴敷,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驱散体内的寒邪,疏通经脉,从而达到“冬病冬治、夏病冬防”的功效。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儿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此时人体阳气内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易患诸多疾病。在三九天运用“三九贴”疗法穴位贴敷,刺激经络,可起到温阳益气,益肺健脾,补肾散寒,活络止痛的目的。治病的同时可调动患儿的阳气,从而大大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

一、疗程及时间

三九贴的贴敷时间一般为“冬至”后的3 个“九天”,每个“九天”贴敷1次,共3 次,此为1个疗程,3年共3个疗程。儿童敷贴的时间约为 1-2 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

二、优点

1、副作用小,用药安全,药物经皮肤吸收不经胃肠代谢,保护脏腑功能

2、药力专,吸收快,起效速

3、适应证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广泛,“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4、疗效确切:穴位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

三、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虚寒腹泻、厌食症。

3、其他:遗尿、冻疮、关节痛、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四、禁忌症

“三九贴”虽具有副作用小,易于被接受等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适合,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以下情况:

1、处于疾病发作期 ( 如发烧、正在咳喘等) 的患儿慎用。

2、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3、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的患儿慎用。

42岁以下的孩子慎用。

5、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6、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儿及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五、注意事项

1、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膏药,可用温水轻轻拭去,勿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檫洗。

2、敷贴部位出现水泡属正常现象,若未破溃可自行吸收,不必做特殊处理;若水泡溃破可用碘酒消毒;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3、为了预防感染,贴敷当天最好不要洗澡,注意保暖。。

4、为保证贴药时间,贴敷期间请勿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致敷药脱落。

5、敷贴期间禁食生冷、煎炸油腻、辛辣食物及发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鸭肉、鹅肉、虾蟹、韭菜等)。

6、贴敷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作用。

7、三伏贴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用药的,应至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8、没有贴敷三伏贴的患者仍可以贴三九贴。

六、常用药物及穴位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附子、半夏、 檀香、黄芪、 白术、 吴茱萸、 砂仁、 人参、五倍子、苍耳子、 麻黄、沉香 、牙皂、地龙、冰片、 洋金花、 皂角、 苏子、射干、白芷

辅料:生姜汁、 蜂蜜

常用穴位:肺俞、大椎、天突、膻中、膏肓、肾俞、中府、定喘、风门、 脾俞穴

三九贴疗效突出,得到了越来越多患儿及家长的认可,且截止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三九贴在夏病冬治和冬病冬治中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与三伏贴配合使用,可以明显增强患儿体质,减少疾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袁斌
袁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