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肝血管瘤诊治

发表者:王军华 人已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渐加强,健康体检日益普及,发现肝血管瘤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一般人对这类疾病缺乏了解,常常谈“瘤”色变,将血管瘤和恶性肿瘤联系在一起,造成患者和家属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

其实,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有资料表明其发病率约为0.4%~7.3%,可见于各个年龄的人群,但以30~50岁女性多见。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扩张,而并非真正的肿瘤。肝血管瘤大多数体积较小,一般直径小于5cm,但也有的可以长得很大。20世纪70年代,我国吴孟超教授曾成功的切除一例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脏血管瘤,迄今仍是世界之最。当然这只是特例,一般而言,大多数的肝血管瘤生长速度非常缓慢,许多人可能长期或终身都不会出现症状,而只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常常与肿瘤的生长位置和大小有关。如肿瘤增大压迫正常的肝组织时,可能会出现肝区闷胀或疼痛感;如压迫胃肠等邻近器官则可能引起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瘤体迅速增大而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但这类症状极为罕见。

随着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肝血管瘤很容易被发现,依靠超声、CT检查就能基本确诊。以前,不仅仅是患者包括部分临床医师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害怕肿瘤癌变或者破裂,从而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往往这种焦虑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血管瘤本身。随着近年来对这一疾病的不断深入了解,现在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前面已经提到肝血管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目前尚未有癌变的报道;同时,血管瘤发生破裂的机率极小,自1898年到现在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血管瘤破裂病例数不到40例,且大部分病例均为创伤性或医源性破裂,鲜有自发破裂的报道。

对于这类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治疗,其目的主要是解除症状。那么,一旦出现腹痛症状就必须治疗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道溃疡、胆囊炎、骨骼肌障碍等疾病均可能引起相似的症状,同时部分患者由于精神负担过重也会出现腹痛症状,因此临床上难以明确症状与肝血管瘤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有调查也发现约50%的肝血管瘤患者术后仍存在腹痛症状,甚至较术前更为显著。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首先排查其他疾病,并予以心理疏导、适当的镇痛治疗,切不可盲目选择手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则是明确的手术适应征。

现在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对于瘤体直径小于5cm且无明显肝区不适的患者,可不需任何特殊治疗,但应按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血管瘤的发展情况。

临床上常常遇到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我的肝血管瘤直径只有5cm,现在手术切除相对容易,但如果现在不切除,假如以后不断长大直径超过10cm,岂不是增加手术难度,如果手术失败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有学者对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发现仅10%的患者在随访期间血管瘤较前明显增大,这个比例是比较小的。而且也不能仅仅根据瘤体直径、瘤体生长速度来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即便瘤体直径超过10cm,如不引起患者明确的症状,进行随访观察也是安全的。近年来,国际上大的肝胆中心对肝血管瘤采取手术治疗的比例均小于5%,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对于这类疾病不宜采取积极治疗,而应密切的随访观察,应非常严格的掌握手术适应征。

1898年,Hermann首先报道了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目前这一手段仍是最彻底、有效的治疗手段。肝血管瘤手术切除方式主要有两种:肝血管瘤剥离术和解剖性肝切除术。肝血管瘤膨胀生长,对周围正常的肝组织、胆管、血管进行推挤压迫后形成疏松间隙,术中寻找到这一间隙,可以完整地将血管瘤摘除。这一术式可以减少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肝组织。当然,血管瘤剥离术也有其局限性。如肿瘤多发并局限于某一肝段内,为完整切除病灶则应考虑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同时对于位于第二、三肝门处的巨大血管瘤,为避免损伤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引起大出血,也应选择解剖性肝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手术理念、技巧、设备的大幅提高,肝血管瘤切除术已经成为一项非常常规的、安全的治疗方式。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瘤体直径大于10cm的患者进行肝血管瘤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为0%~1%,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10%。在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肝胆专科一般都能胜任这类手术。除了外科手术,目前临床上还开展了肝动脉栓塞、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或微波固化等多种微创方法进行治疗。尽管这些方法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其治疗仍具有风险,总体效果仍待进一步评价,目前尚不推荐采用。

本文是王军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