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工作随笔

南京神奇手术:置换病变动脉血管,保留原心脏瓣膜

发表者:李庆国 人已读

http://youth.njmu.edu.cn/s/26/t/257/d4/6f/info54383.htm


南报网讯(通讯员 陈思宇 蔡心轶 记者 谈洁)心脏的主动脉根部如果长了血管瘤,或形成了夹层,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动手术,用人工血管替换患者血管的病变部分。但动脉根部相邻的一个重要部分——心脏瓣膜,当它没有病变或病变较轻时,在传统手术中也会被“无故牵连”,连同病变血管一并被置换掉。而45岁的彭先生日前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了一种名为 “David手术”的治疗方法,医生不仅用人工血管成功替换了病变的主动脉根部,也保留了他的主动脉瓣膜,手术获得成功。这不仅意味着将彭先生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还让他今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次手术也是全省第一例针对“A型主动脉夹层”实施的David手术。目前,我国敢把David手术应用在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医生还屈指可数。

主动脉夹层非常凶险,其中病变发生靠近主动脉根部的A型主动脉夹层尤甚,如果发病没有及时治疗,3天内的死亡率为50%,一周内的死亡率高达75%。”实施本次手术的李庆国主任介绍。

人的心脏和主动脉相连,心脏跳动,将血液挤压出来,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如果主动脉的内膜破了,而流经这里的血液又不断冲击它,主动脉的血管壁内膜就会逐渐剥离、伤口扩展,血液“跑错路”,此处的主动脉内部就形成一个夹层,成为“假腔”。血液不断地充满“假腔”,就把血液的“正确道路”——真腔挡住了。这就是“主动脉夹层”,而手术则需要把这个病变部分去除,换上人工血管。

传统手术中会受到“牵连”的部分就是主动脉瓣膜,它们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由3片瓣叶构成,作用相当于一扇“门”,心脏收缩时瓣叶开放,心脏舒张时瓣叶关闭,阻挡主动脉内的血流反流进左心室。有些患者瓣膜正常或病变较轻,但传统手术却“连根拔起”——将主动脉瓣膜一并置换为人工瓣膜。

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种,机械瓣膜的病人将终生服用抗凝药,防止血栓;而生物瓣膜的最长寿命在15到20年间,许多中青年患者可能在若干年后还要接受二次手术。

李庆国说:“David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保留患者的主动脉瓣膜,用人工血管替换主动脉根部。术后经过3到6个月的抗凝治疗后休养,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需要终身抗凝治疗且不用担心还有第二次手术的问题。David手术一般适用于主动脉根部瘤且瓣叶病变不太严重的患者,以及主动脉根部病变较轻、主动脉瓣叶正常的A型夹层病人。”

然而,目前受阻于开展Daivd手术的主要原因是风险太大。“目前我国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平均死亡率约为20%,因为手术创伤大、易出血。而David手术本身也容易造成出血,因此将David手术运用在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可谓风险加倍,需要医生有相当的水平才能开展。”

虽然David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李庆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主刀这类手术了。早在去年10月,他就在南医大二附院使用David手术治疗过一名马凡综合症主动脉根部瘤的患者,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半年复查患者主动脉未及返流。

“A型主动脉夹层在我国以30—50岁之间的患者为主,高血压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当前,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很多患者不重视吃药,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面临主动脉瓣膜要不要换的问题。David手术可谓是患者的福音。”


本文是李庆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