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影响的分析
第二 产程是指宫口已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我院在2006 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剖宫产术920例,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70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7.5%,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70例中初产妇52例(占74.3%),经产妇l 8例(占25.7%)。其中头位68例,臀位2例。
1.2剖宫产手术指征 宫缩乏力导致第二产程停滞及延长38例(占54.3%),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20例(占28.6%),胎儿宫内窘迫8例,脐带脱垂2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
1.3治疗方法 本组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肌注抗生素,缝合子宫前,宫颈切口消毒,术后7天应用抗生素。同时积极对症治疗。
2 结果
2.1对产妇的影响
2.1.1产后出血 发生产后出血共15例(占21.4%),其中2例宫缩乏力性出血,失血量大于1000毫升,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1.2子宫下段横切口裂伤 本组发生裂伤8例,(占12.9%),其中左侧切口裂伤6例,右侧切口裂伤2例。
2.1.3术后感染术后出现腹部切口感染6例(占8.57%)。术后出现肺感染及围产期心肌病各1例,经抗感染、强心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出现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例,经溶栓、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
2.2围产儿影响 本组发生新生儿窒息8例(占11.4%)。其中重度窒息3例,新生儿死亡1例。
3 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 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宫肌纤维不能正常收缩及缩复功能减弱引起。而第二产程行剖宫产术时因产程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水肿等产生宫缩乏力,更容易引起产后出血。本组15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13例,其中2例宫缩乏力性出血,失血量大于1000 毫升,经应用缩宫素、按摩子宫等方法后,子宫仍松软如袋状,产妇出现休克症状,故行子宫全切除术。另2例产后出血是由于子宫下段切口裂伤引起缝合后出血停止。
3.2子宫下段横切口裂伤原因及预防 本组发生裂伤8例,(占总数的12.9%),造成切口裂伤的原因是第二产程剖宫产产程长,子宫下段水肿、质地较脆、弹性差、加之胎头位置不正,胎头过低或过大,导致取头困难,娩头过急,用力不当等所致。本组8例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主要是胎头位置不正6例,巨大儿2例。因此对于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子宫切品避免过低,累及膀胱,可采用 “U”字形切口,或在麻醉生效开始手术前消毒外阴,阴道后上推深固胎头,可有效防止切口撕裂,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
3.3术后感染 本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6例,主要原因是产程延长,宫口开全时间过长,增加病原体侵入机体的机会,加之产妇机体抵抗力下降,均成为切口感染的诱因,本组发生感染率仅为8.75%,这与术前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4 结论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本组70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其次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及胎儿宫内窘迫,为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产程中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对难产早期识别和处理。对产程进展正
常,而胎头下降缓慢者,应于宫口开大8cm时破膜,进行阴道检查,以便正确评估头盆关系,把握剖宫产时间,对产程进展缓慢者,应急早对胎儿大小、胎头位置做出正确评估,对难产急早做出诊断,把握病情,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防止并发症发生。
本文是刘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