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贾俊 三甲
贾俊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关于癌症困扰你的那些事:最强癌症深度科普(转载) 中

1649人已读

(六)转基因食物会导致癌症么

转基因绝对是近几年在各个媒体出勤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所有能炒的都炒过了,所有能吵也都吵过了。我只想负责任地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篇经得起推敲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证明转基因食物能致癌。网上盛传的法国研究的大鼠吃转基因食物致癌的文章,我专业的评语是:扯蛋。当然很欣慰地看到这种哗众取宠的垃圾论文已经被撤稿了。

转基因食物完全无害,本身就是一个在科学上无法证明的命题。即使它一直无害,保不齐100年后会不会有一个人因为转基因而嗝屁了呢?

作为严谨的科学家,我们只能说,在有人能证明它有害之前,它是无害的。作为不太严谨的科学家,我个人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自己在美国长期吃各种转基因食物,所以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的可以歇菜了。

科学家没事搞转基因干嘛?一是为了省钱,二是为了赚钱。

我们这种无聊科学家,搞些转基因农作物或者动物,无非是为了让它们在生长中产生竞争优势,要么长得壮,要么长得快,要么多结果,要么不被虫咬。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喂饱更多人,这其实和以前袁隆平做人工选育水稻目的是一致的,只不过随着科学家对生物科学,尤其是基因重组技术理解的增加,我们终于可以不靠天吃饭,而自己能够构造出更优良的动植物来卖钱。地球人口还在高速增长,在2040年左右预计将达到80亿。对食物的需求会翻一倍,如果没有转基因作物,随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加,很多人吃不饱,到时候还有人在乎转基因不转基因么?

大家谈转基因色变,但是到底什么是转基因,我估计除了被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忽悠进生物系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只是凭空想象。

转基因的本质是给细胞加入新的功能蛋白质,这些新蛋白质或许能促进生物体生长,或者能生产抗药性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只是蛋白质。所以我们吃转基因食物,就是吃了传统食物+新蛋白质。那转基因食物是否致病的争论的本质就应该是新引入的蛋白质是否对人体有害。

我之所以觉得转基因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因为这种新引入的蛋白质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一:人类还没有掌握自己创造全新功能蛋白质的能力。转基因引入的所谓新蛋白质,其实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只是我们把生物体A的某种优势蛋白,加入到生物体B中,让B获得这种特性。比如给牛转基因,加上人的胰岛素蛋白,这样牛奶中就可以提取胰岛素了,牛吧!既然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那么转基因蛋白就没有理由比正常蛋白更有害。

第二:所有的蛋白质都是20种基本氨基酸构成的,在人的胃和小肠里都会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所以无论蛋白质是啥转基因的产物,最终被人体吸收的都是那么20种氨基酸。红烧转基因荧光双眼皮鲨鱼和红烧青藏高原纯净无污染鲤鱼,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麦当劳专供转基因五彩玉米饭和黑土地五谷杂粮营养饭,吃到肚子里也都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而对于转基因,大家大可不必谈色变。我支持大家吃健康的食物,也尊重个人选择,如果你真的怕转基因,又能买到确定非转基因的食品,那固然好。如果像我一样,没有条件也没时间去鉴别每种食物是不是转基因,不如放轻松一点,与其天天窝在网上看转基因的新闻,不如出去跑跑步来得健康。

(七)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么

近几年,酸性体质这个概念大火。按照专家的说法,酸性体质容易得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大家纷纷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酸性体质,如果是的话,怎么才能调节平衡,弄得碱一点?!吃咸菜有用么?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大概 pH 值是 7.35 7.45 之间,一般初生婴儿也都属弱碱性体液。但随着体外环境污染及体内不正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使我们的体质逐渐转为酸性。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昏、耳鸣、睡眠不实、失眠、腹泻、便秘等…… 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摘自搜狐健康。

这一段话完美地诠释了我上次说的:第一句是科学的伪科学才是优秀的伪科学。健康人的血液确实是弱碱性PH7.4左右,出生婴儿也是7.4左右。但是搜狐的科学水平也就到此结束了,后面的全是伪科学。事实上,不管你是婴儿,还是90岁老顽童,血液的PH值几乎一样,都是弱碱性!

人体内有三套系统来保证血液PH值是7.4弱碱性:呼吸系统,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体液系统 (1)。如果身体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将会在几分钟之内就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 (酸性),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就把PH值调节回去;肾脏系统的反应会慢一点,但是也会在几天内慢慢增加或减少酸性物质进入尿液。

在这三套强大酸碱调节系统的监管下,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 (PH>7.0),所以也就不会有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事实上,如果血液PH到了中性 (PH=7.0),人就已经死了。

酸性体质这个伪科学其实比较容易被揭穿:你到医院去问一下,能帮我测测我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么?没人能帮你,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医院给大家测身体的酸碱度,反正一量都是7.4。既然没有医院常规测试酸碱性体质,那 “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这种结论 (鬼话) 是从哪里来的数据呢?只能是医学专家编造的。都是为了卖一些所谓能排酸保健品罢了。

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迈进老龄化,大家对医疗保健空前重视。投机商家和伪保健品专家们也看准了这个机会,借由各种科普的机会给大家宣扬各种莫须有的保健知识。我的一位好朋友刚回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当教授,他说不时收到各种保健品企业要送他一大笔钱,换取他为某保健产品的书面支持,这样企业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贴上哈佛大学博士,XX大学医学院教授郑重推荐的标签,我相信这样的广告是很有迷惑性和吸引力的。我的朋友不愿意收取这种钱,但是肯定有人愿意 (比如下图这俩专家”)。所以大家无论看到什么样的专家,请记得基础研究也好,临床医学也好,任何真正的科学都是有据可查的,没有引用文献的专家语录都是伪科学。并不是白头发多的老头说话就靠谱。

酸性体质论者还常拿出酸中毒这个概念来混淆视听,忽悠大家。酸中毒还真是严重的临床问题 (2),它往往是因为呼吸系统有了问题,无法正常排出二氧化碳,或者是肾脏出了问题,无法通过尿液排酸,但这只是肺部或者肾脏疾病的急性临床表现之一,而和慢性酸性体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其实对应酸中毒,临床上还有碱中毒” (持续呕吐,过度失去胃酸可以引起碱中毒),甚至还有水中毒,当短期内饮用水过量时 (比如无聊的喝水比赛),会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过度降低,从而影响大脑功能,特别严重还能致死。显然我们不会因为水中毒的存在而得出水体质有害,我们要常常排水的结论;相似的道理,酸中毒也不能给所谓的酸性体质要排酸提供任何依据。

总之,我认为酸性体质致癌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大家大可不必担心,也不要购买任何的保健品和药物。还是那句话,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和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免疫系统,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抗击癌症最好的武器,任何药物效果都难以望其项背。

后记:有人很快指出酸性体质不一定指PH>7,而是一种身体状态,就像中医里面那种阴虚阳虚之类的说法。我觉得(1)如果这个理论是从婴儿出生和人健康时PH=7.4是弱碱性开始的话,酸性体质就一定和PH相关,要不然你就不要拿PH7.4来做你的参考。(2)如果酸性体质PH无关,你至少得告诉我用什么客观标准 (可以不是西医的理论,脉象,气啥的也可以,只要客观) 来检测,并公布大规模人体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别颠倒因果告诉我得病了身体就是酸性的,健康就是碱性的

如果你说菠萝,你是一个被西方科学洗脑了的伪科学家,根本不懂中国传统医学,我认了,欢迎大家批评讨论。

但如果你硬要说我没法告诉你什么是酸性体质,没法告诉你怎么检测酸性体质,但是大家吃了我的药或者保健品就会改善体质,预防癌症和其它疾病,那我希望你的家人长期服用该药物并无疾而终。

(八)中医能治疗癌症么

说完转基因这种敏感词汇,再来谈谈另一个网络热门话题:中医,基本就是继续找骂的节奏。

先说明一下,这部分以及后面板块的部分内容是我写的系列里面最不科学的一次,里面充满了我个人情感和个人价值观,与科学家身份无关。

我从小身体孱弱,中药汤吃了无数,西药也吃了很多。所以个人作为优秀小白鼠,对中医西医都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扁桃体发炎的时候有时吃青霉素胶囊,也有时候喝板蓝根冲剂,青霉素来得快,板蓝根来得很慢,但是最后反正都好了。很多小毛病都是这样,选中药确实没啥问题。

但是到了癌症这里,西医基本实现了垄断,从放疗,化疗,靶点药物,骨髓移植到最近火得不行的免疫治疗,无一不是西医的理论和实践。

那么中医能治疗癌症么?作为普通群众,我觉得答案应该是,毕竟在现实中确实有光吃中药就稳定下来的癌症病人;但是作为被西方科学系统洗脑过的科学家,我又非常犹豫,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病人 "如何/为什么被中药治好了。

中医和西医之争,我觉得更多是哲学之争,而非纯粹科学之争。中医强调系统经验,西医强调对症证据。在西医系统里面,你不仅需要治好病人,而且还要明确知道为什么治好了,所以我们在药厂一方面开发药物,一方面拼命寻找和药效相关的生物标记biomarker)。有一个能预测药效的生物标记,是很重要的,比如诺华最新的抗肺癌ZYKADIA?,只对ALK基因突变的病人才有用 。在临床试验和目前进入市场后,只有基因测序是ALK突变的病人才会使用ZYKADIA

中医则完全没有这个困扰,只要治好了病人,即使100个里面只治好了一两个,我们就会说中药有效!这是很多西方人不相信中医,很多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对中医排斥的重要原因:中医到底是拼运气还是真科学?! 但是在癌症这件事情上,治愈率低不是根本问题。因为即使西方上市的抗癌药,不用生物标记,而用到不筛选的癌症病人身上,效果也是很差的。比如ZYKADIA用到所有肺癌病人身上,有效率不会超过3%(因为只有4%左右肺癌病人有ALK突变,而ZYKADIA70%左右ALK突变病人有效)。

其实,以往在生物标记被广泛理解和应用之前,很多抗癌药都过不了临床试验,因为这些试验药物对绝大多数(95%以上)病人都没效果。现在美国的药监局(FDA)正在联合各大药厂开展一个大项目:从以前失败的药物中淘金子。理由是虽然失败的试验药物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对多数病人都没啥效果,但是如果对其中有一个或者几个病人有效,如果我们现在能用新的生物检测技术,知道这一个或者几个病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基因突变,肿瘤代谢,表观基因组学之类的),也许这些失败的药物就能焕发青春,被开发成只针对有这类病人的特效药

我觉得相似的道理,中医治疗癌症之所以不受大家待见,是因为它对绝大多数人都没啥效果,但是如果能把生物标记的概念引入中医,是不是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家的观点呢?还没那么简单。因为中药还有一个严重不符合西方科学观的东西:靶点是未知的!西药的生物标记绝大多数时候都和药物的靶点直接相关,比如ZYKADIA直接针对的就是突变的ALK蛋白活性,这同时也是生物标记。中药就麻烦了,调养五脏六腑” “增强身体机能” “促进代谢废物排出,说白了,就是综合调理。但是在西方科学家眼中,这简直就是伪科学和民科。

我们之所以不知道中药的靶点,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中药里到底有什么,特别是什么是有效成分。一堆的草药,动物尸体,粪便(不信啊,去查查夜明砂)之类的东西煮在一起,谁知道里面到底啥是有效成分?别说中药了,你知道小鸡炖蘑菇里面啥是有效成分么?

现在很多人尝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分离中药中的核心有效成分,可惜成功的很少,但是偶尔也有运气好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青蒿素,这种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化合物对治疟疾有奇效,在世界上救了几百万人,在2011年得到了号称诺贝尔奖前传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我个人觉得如果中药是单方,提纯化合物可能还有希望,如果是复方,用现在的技术和理念,大家真可以洗洗睡了。可惜,中药绝大多数都是复方。

目前,我觉得纯靠中医取代化疗放疗来治癌症风险太大,成功率不会超过1%。但是中医作为西医化疗放疗后的身体调理,可能比用西医更好。西医因为靶点太单一,要做全面身体调理基本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也许一锅乱炖的中药反而会好一些。

改变中医在抗癌界地位的最终办法还得是大规模临床双盲实验,让客观效果说了算。这是不变的真理,对各种医疗办法和技术都适用,无论你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喜欢混沌还是单一。

最后说句不科学的幻想:最近两年癌症研究领域的最大突破是临床上免疫疗法的成功,虽然目前还是早期,只测试了很小部分病人,但是临床实验结果确实让人鼓舞,比如在皮肤癌中的效果超越了现有的所有药物,让很多只能活几个月的病人多活了几年 我一直觉得中医中很多药强调的所谓系统调理,也许靶点是在免疫系统?!如果是这样,也许我们真有幸有一天在抗癌药物领域看到中国传统医药大发异彩了。

(九)神奇的抗氧化保健品

小时候在四川常常跟着爷爷和爸爸泡茶馆。在美国,喝茶近20年也慢慢流行起来,因为相对咖啡,茶含有相似量的咖啡因,但是喝茶对身体更好,因为茶有保健功能,茶富含抗氧化的成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抗氧化成了家喻户晓的词,尤其是各类保健品们,都愿意给自己带上抗氧化的标签。从简单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到名字更高级的灵芝孢子粉” “葡萄籽油” “虾青素,无一不是以抗氧化作为主要卖点。抗氧化保健品能预防衰老,预防癌症,预防糖尿病,预防老年痴呆,增加怀孕几率,改善皮肤,改善睡眠和减肥。总之,很神奇!

商家的观点主要是:1)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内在的外在的摧残,于是产生了氧化自由基,破坏DNA;(2)坏细胞会导致衰老或者癌症;(3)抗氧化的保健品就能阻止氧化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预防衰老或者癌症。

这里面的(1)是有科学依据的,(2)单独看是对的,(3)则是彻头彻底的洗脑广告。一个优秀的伪科学,一定要包含一定的真科学成分。抗氧化保健品无疑是个携带优秀基因的伪科学

氧化自由基破坏DNA,破坏任何东西,都是在细胞层面,绝大多数 (>99.99%) 被自由基破坏的细胞都会被我们的免疫系统自动清除,根本轮不到它们来引起衰老或者癌症,真正导致衰老和癌症的,都是系统性的变化。即使退一步,有个别被自由基破坏的细胞活下来了,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靠外源吃抗氧化剂就能清除这种细胞,或者预防这种细胞的产生。抗氧化产品的一切好处都发生在群众的想象之中。

而唤起群众想象,把抗氧化保健品真正推向广大消费者的,不是医生,而是另一些有社会号召力的人,比如鲍林同学 (Linus Pauling)

鲍林是美国最有名的化学家之一,在量子化学和结构化学上有相当牛x的贡献。他先在54年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又在62年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成为历史上两位得过两个不同的诺贝尔奖的人 (另一个是居里夫人,但我觉得和平奖就是一个笑话)。也许是鲍林想得第三个医学生理诺贝尔奖,成为宇宙第一人,又所谓不想当好医生的和平使者不是好化学家。鲍林在后半生开始拼命推崇用维他命C来治病,开始是感冒,后来发展到癌症。还和医生合作,象模象样地设计临床试验来证明癌症病人吃维他命C能延长寿命,发了好文章。结果很快就被人发现他的临床试验设计有严重问题:吃维C的病人本来症状就轻一些,当然活得久。后来Mayo Clinic等大医院做了更大规模的试验,发现维C完全无效。但群众对名人的信任是无限的,无论这个名人是不是专家 (参见某央视主持在反基因中的号召力),一个想当好医生的化学家和和平使者成功给群众上了一个科普课。商家一看,机会来了,迅速推出产品给大家洗脑,一个抗氧化保健品的伪科学就此诞生。

.比尔斯 (De Beers) 公司1947年的一个广告:"A Diamond is Forever”,被评为20世纪最佳广告,因为这一个广告彻底改变了钻石的地位,钻石戒指成了订婚戒指的必然选择,在这之前很少有人见过戒指上带钻石,订婚一般是红蓝宝石之类。但现在,没人再去追究为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情人节的巧克力和玫瑰花,万圣节的糖果和服装,圣诞节的装饰和礼物,无一不是各大相关商家推波助澜,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抗氧化营养品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广告战役。

抗氧化保健品 (或者任何保健品) 在抗癌,抗衰老上的效果一直是有很大争议的。基本所有的大规模双盲临床实验都证明长期吃抗氧化保健品没有任何好处(123)。去年一篇很好的科学报道直接证明吃抗氧化药物反而增快了动物模型上癌症生长速度(4)。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官方网站上,也明确指出,吸烟的肺癌患者如果吃抗氧化药物,实际会加速肿瘤生长和复发(56)。现在正有几个很大的临床实验,在进一步验证抗氧化剂在放疗和化疗后对病人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但是从历史上所有的数据来看,也许没有副作用就是最好的结论了。

在我看来,饮食均衡健康是王道,能少吃所谓的保健品就少吃,以后谁再给你推销神奇的抗氧化保健品,请三思后拒绝。

心情好才是真的好,免疫系统好才是真的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贾俊
贾俊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