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鉴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觉得就诊时间太短的病友,应该看看

发表者:李鉴 人已读

就诊时间与收费、患者就诊期望值无关。就诊:解决问题就好!

编者按: 常常有患者抱怨,门诊花好几百块钱看病,医生只听了几句,沒看几个带来的资料,就和我们讲病情,前后才不到五分钟就完事了,也没个笑脸。

想想好像医生怪对不起病人的。其实医生也有难言之苦。半天门诊工作时间顶多三小时,而许多教授都会坚持到下一位教授上班要占用诊室的时候才结束。充其量也就四个多小时,也就240分钟。一个患者看10分钟,也只能完成24位。况且有些疑难杂症,在其它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的,都要花不只十分钟的时间完成。肺部小结节看病求诊断,医生就必须从所有资料中找出蛛丝马迹,大量不同时期CT片对比,花的时间也会多些。所以有些简单病例就要适当缩短时间。比如已经全身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又不甘心,挂了外科号。外院已明确诊断,已无手术必要,外科大夫只有“转化疗科”一件工作可做。外科专家就会尽量节约时间。但有时与患方互动就很无奈,患者希望很大,告诉病情,也沒有问题再问了。出了诊室却怨气很大,看病就像是找茬来了,也问不出什么问题,就是觉得冤,辜负了那来时的期望,钱花了病没有治好,还可能被告知已病入膏肓、是不治之症。挂个专家号,很贵?现在剪个头发,60元,看个电影80元, 3DIMAX140元,不贵?医生提供给你的是多年经验积累的思路,学识,思维过程,谨慎分析和判断,这些无形的价值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如果我说,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就值这些钱,简直是太廉价了!再说给笑脸。家属病人都哭丧个脸,大夫笑也得分场合,合情理,不然不就成了精神病患者在坐诊了。看了下面的文章也许会平缓一些家属的情绪,扶平你伤痛的小心灵。


“443元?你就是动了一下手,就要这么贵?”

今天我坐门诊,来了一名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患者是个17岁的男孩,跟同学在操场上打球不慎导致外伤。


我仔细检查一遍,读了片子说:“需要手法整复,交一下费用吧。”


他说:“我没有带钱,刚才我们身上仅有的70元钱正好拍了片子,一会儿我妈妈就来了。”


我看了看陪同他来的一群孩子,说:“我先给你治疗吧。”


我力所能及地对他进行牵引手法复位,然后用小夹板固定,孩子连说谢谢。这本是行医中的一件快乐的小事,但是,他的家长来了以后,我就感觉变了味儿。


当他的妈妈急忙赶到诊室,先看了一下孩子,确定没有大碍。然后,问我费用。


骨折手法复位加骨折夹板外固定443元。”我说。


“443元?你就是动了一下手,就要这么贵?”他的妈妈的嗓门不自觉高了起来,显然很不满意。


说实话,我当时愣住了。特别特别地难受,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要怎么回答。


在难受和激动的情况下,我回答了她:“是呀,我从小学开始就是尖子生,这样的优秀状态保持到了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单位也是笔试、面试,择优录取。在这个骨科专业领域干了15年,我就学会这样动了一下手,还贵了。”


话音落下,患者的母亲不说话了,去交了费用。在场的孩子们也沉默了,默默地看着从他们这个时代打拼过来的我。


而我,看着他们,想起了曾经的我。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我的家远在山区,在我上高中之前,我是没出过山的。因为从我的家到市区,要走上30多里弯弯曲曲的山路,赶上一天只有一趟通往市区近3个小时的路车。


多少次,我想去城里看看,我不怕走陡峭的山路,但是父亲不让,我知道,他是心疼车费。


直到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中,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


第一次来城里的时候,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当城里人。


一晃高中三年过去了,我和同学们一起驰骋学场,拼命勤勉,终于拿到一张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当我把录取通知书放在全家人的面前,想一起分享喜悦的时候,我发现,气氛截然不同。


全家人先是一阵高兴,然后随着父亲一声轻叹:“这需要多少学费啊?”,全家人沉默了,父亲一口一口抽着散烟,母亲暗自抹眼泪,弟弟妹妹低着头不说话,我呢,觉得有什么东西刺向我的心房。


一会儿,父亲边拿着抽完烟的烟杆子在地上狠狠地敲着,边说:“娃得上学,砸锅卖铁我都得供。”


就这样,我拿着父亲为我卖粮食、挨家挨户借的钱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我丝毫不敢怠慢,依然保持着高中的学习态度,合理规划时间。在解剖室,我被福尔马林熏的两眼落泪听着老师讲解每一块肌肉,每一个脏器;在实验室,我认真背诵骨骼模型位置,熟记每一块骨骼;在标本室,我反复学习血管、神经、组织、肌肉断层标本。


早上5点起床背诵医学基础知识,晚上还要记住各种医学英文单词,我就像一只菜鸟,没日没夜的忙碌着,奋斗着……


毕业后,我又回到家乡,经过重重笔试、面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本地医院录取,成为一名医生。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不分白昼、枕戈待旦、争分夺秒、精益求精、全力以赴……这些词汇已经成为我工作的重要组成因子,我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就算是下夜班,我也丝毫不敢放松,跟着科主任上了多少回手术台,吃了多少碗泡面,我已经记不清楚了……难道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就是患者眼中的“动了一下手”吗?


此刻,我潸然泪下。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