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容易发生在下腰部位。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下肢放射痛,典型表现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咳嗽、用力排便等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极少数中央型突出患者还可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包括如下方法:
1、保守治疗: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原理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的患者。
初次发作时,应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几天,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理疗、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可以配合药物治疗,主要用消炎镇痛药物,可配合肌肉松弛剂治疗,慎用激素。
2、介入、微创或者经典手术治疗(针对病情重的患者):适应人群: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大小便障碍及肛周会阴感觉异常表现;④出现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
1)经脊柱内窥镜系统微创手术(例如椎间孔镜),利用生理或扩大生理的脊柱孔道,经椎板间隙或椎间孔,取出病变的髓核组织,达到神经根充分减压,脊柱稳定性不受影响的效果,是一类方兴未艾的微创手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突出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明显减小,切口6mm,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局麻手术,尤其适用于全身状态不适合全麻手术的患者。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可在门诊进行,患者恢复快,术后即可下地活动,出院回家。
2)传统椎间盘手术,只有10%以下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巨大,或合并严重椎管狭窄需要传统手术,多需要同时做内固定。传统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本文是李延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