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金萍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浅述“肝病患者忌吃羊肉”

发表者:皇金萍 人已读

羊肉性温,能够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其味道鲜美,是常用的食疗药膳,但临床上许多肝病患者在进食羊肉出现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睡眠不安,心急气躁,小便黄或大便干结等症状,导致肝功能波动,病情反复。究其原因是对羊肉的性味及食用存在误区,同时也缺乏对肝脏疾病本身病理特性及发病特点的认识。为帮助患者提高对肝病的认识,避免因服用羊肉而造成的病情波动,笔者将从以下内容中、西医方面相关理论进行讨论肝病患者不宜进食羊肉的原因。

1、中医理论:

11脏腑学说:肝体阴而用阳,从生理上讲肝脏需要精血濡养,阴津输布则肝体得养,同时肝脏以疏泄为常,气机条达则气血通畅。饮食五味也分阴阳,并能影响到脏腑阴阳盛衰,气属阳,味属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阳,辛甘发散属阳,酸苦涌泄属阴,羊肉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性甘,温入脾、肾经,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甘温之品属阳,在正常人群及肝病患者症情平稳阶段可少量食用以顺应肝脏升发之性。而肝病患者的体质偏于湿热,热能化火,火盛则伤津,阴津亏虚则肝失濡养,临床上表现位目涩昏花,爪甲不荣,月经量少,多梦汗出,舌红脉细等,湿性缠绵,导致病情迁延,湿邪最易困脾,脾失运化,痰湿内停,临床上有痞满腹胀,恶心呕吐,口淡纳差,体倦乏力,舌淡脉濡,若日久阻滞气血,可致瘀血内生,出现胁肋疼痛,面色晦暗等症状。《金匮要略》首篇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根据脏腑传变理论,脏邪惟实者能传,虚则不传。肝木乘脾,若木旺土虚,需益气健脾补虚,临床上肝病初期以实证多见,表现为口干口苦,胁肋胀痛,心烦失眠,食少腹胀,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等湿热阻滞、气机不畅的症状,此时若以甘温之品温阳健脾则恐动风生火,灼津为痰,阻滞气机,耗损肝阴。四季脾土当旺之时,脾脏本身足以抵御外邪,即勿补之。由此可见,在肝炎活动期食用羊肉不能起到补养作用反而会使疫毒之邪死灰复燃,加重病情。

1.2四气五味理论

中药有“四气五味”的性能。“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的药性。中医八纲辨证中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分,历代医家根据疾病证型及药物性能确立了寒者热之,热着寒之的治则。“五味”则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5种不同的药味。长期实践总结表明药物的味道跟疗效密切相关,《内经》中就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之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云“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药食同理,食疗与药疗有相同的施用原则。羊肉性温热,味甘,有温阳散寒,补虚生血的功效。肝病病理因素多以湿热瘀毒偏盛,肥甘之品最易生热,羊肉本身性偏温热,两热相加势必内扰肝火,灼伤肝阴。凡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都可化热伤津,阻滞气机导致脾失健运,火旺伤阴,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清淡性凉食物可制约隐匿于肝内的湿热疫毒,防止病情反复。

1.3体质学说

慢性肝炎在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中,因其体质的不同,或邪从热化伤阴,或邪从寒化伤阳,还有可能邪从热化变生阳毒,或邪从寒化变生阴毒。[1]华岫云曰:“治法总宜辨体质阴阳,斯可以知寒热虚实之治。若其人色苍赤而瘦,肌肉坚结者,其体属阳,此外感湿邪,必易于化热;若内生湿热,多因膏粱酒醴,必患湿火之症。” 若平素体壮、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者,应少食羊肉,以免助热伤津,临床上可见多数肝病患者体质偏瘦,口唇发红,颜面痤疮,按照近代医家陆晋生对体质的分型,可辨证属湿热体质。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因其正气的强弱不同,体质上也可分为“实人”和“虚人”两类,“实人”以解毒祛邪为治则,“虚人”则需兼以补虚。服用药物及食物需要根据体质的差异进行调整,肝病患者以热性体质偏多,常有肝阳上亢和肝阴虚体质,湿热之体以清热解毒凉血为治则,肝阴不足之体虚不受补,羊肉性温燥烈,《金匮要略》:“有宿热者不可食之。”可见羊肉对于肝病实证者可助火扰肝;《医学入门》:“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羊肉对于肝病虚证则耗津伤阴。

1.4药食禁忌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食物的性质、特点及疗效进行了长期的观察、验证和总结,积累并揭示了导致疾病产生,降低药物疗效,影响机体康复的诸多不良因素。其中能诱发、加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当饮食,不明饮食避忌,即民间俗称的食用“发物”,发物按其致病特点可分为:动火发物、动风发物、动血发物、动气发物、积冷发物、助湿发物等[2],对于肝病患者而言动火发物及动风发物都属食物禁忌,在肝炎活动期需避免食用。祖国医学认为:韭菜、生姜、花椒、羊肉、狗肉等属发热之物,其辛热燥烈之性可助热动火,素体热盛,或诸热所致疾病当予禁忌。海鲜、鱼虾、蟹贝、公鸡肉、鹅肉、猪头肉等属动风之物,多具升散发越之性,能促使邪毒走窜,肝病疫毒炽盛之时不可服用。《灵枢·五味》云“肝病禁辛”。此处之禁并非禁绝之意,而是勿令多食之意。辛性发散,恐多食耗散肝气。《素问·热论》中云:“病热稍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在热病防治方面也强调禁食、少食肉类,这在临床上有大量食用肉类后导致旧病复发的病例。《忌食》云:“凡新病瘥,不可食生枣、羊肉、生菜,损颜色,终身不复……”可见羊肉甘温之性较强,不适宜在发病期及新病初愈后进行食补。

2西医理论:

2.1肝病与代谢紊乱

肝脏是合成及调节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其病变会使机体许多能量代谢环节受到影响。肝脏发病时,肝糖原合成减少,异生能力减弱, 能量代谢的障碍可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供给,甚至出现肝性脑病;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增加,白蛋白和酶蛋白合成障碍,低蛋白血症和水肿或腹水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同时胆汁酸盐分泌减少,导致脂肪的吸收、储运、合成、分解氧化等障碍,合成甘油三酯增加,而脂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脂肪转运出肝脏受阻,肝脏中脂肪含量增加。此外,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时,HBV的持续复制,也能导致宿主的糖脂代谢紊乱。所以针对肝病不同的病程阶段其饮食及营养调配具有重要的意义。羊肉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类型的食物,以瘦肉为例,含水分68%,蛋白质17.3%,脂肪13.6%,碳水化合物0.5%,灰分1%,钙15毫克%,磷168毫克%,铁3毫克%。慢性肝炎在病程中蛋白质分解增加,而脂肪代谢障碍,如此时摄入高脂肪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难愈。有研究表明肝细胞脂肪变是CHC进展至肝癌(HCC)的一个危险因素[3],所以对于体质偏胖,并发有代谢综合征的的患者更需减少高脂肪的摄入。

2.2肝病与免疫紊乱

肝病患者HBV感染后的肝组织损伤是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的病理免疫损伤,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及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李晓良[4]等对1 335CHB患者进行检测,选取5种与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有关的自身抗体进行分析,发现CHB患者自身免疫现象的发生率ss-DNAds-DNAANAENAAMA 5项自身抗体中1项以上阳性和弱阳性共335,总阳性率为25·09%。而羊肉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异种物质的蛋白质对人而又是良好抗原,会引起人的超敏反应,产生过敏。羊肉异种蛋白,可构成过敏源而导致人体发病。某些病人可能对某类食物较为过敏而易,并以此为诱因导致肌体的进一步虚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临床上肝炎患者服用羊肉后导致病情复发。

由此可以解释肝病患者不宜服用羊肉,临床上提倡肝病患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热量适当和富含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的饮食,适量食用酸性食物对肝脏也有一定好处,如山楂、葡萄、柚子、乌梅、苹果等,但要适时适量,不可长期偏嗜。对于肝病患者而言,不同的发病期当以性味相应的食物调补。所以忌食不是绝对禁忌,而是少量适量,避免在肝炎活动期食用。

[1] 盛国光 中医体质学说与肝病临床辨治 J.光明中医2008233

[2] 黄进 “发物”初探进 J.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9):564

[3] 武瑞 娄国强 慢性乙型肝炎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医学研究杂志 2009384

[4] 李晓良 杨大国 1 3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3):162

本文是皇金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