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如何看待中医中药的——正确的评价会有益于孩子的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门诊,常常碰到一些家长向我问起中医的一些问题;也遇到一些家长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孩一段时间后,因为疗效不好而埋怨中药治不好病;极个别的孩子,由于应用中药治疗时间过长,导致孩子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时,家属辗转来到我这里就诊时,言语之中透露些对既往中医就医的不平不满之意......;也有些家长,特别喜欢中医中药,对于西药非常排斥,甚至不愿医生开出西药治疗孩子的病,如此等等,真是千人千面,各有立场。
作为一名工作了多年的临床儿科医生,我常常要花费一些时间向家属来解释一番:如何看中医,如何用中药,如何评价疗效,如何调整思路......等等,每每说完,我总是不忘加上一句“我是一家之言,家属您再参考参考”。综合起来,我有如下一些小想法:
一、中医西医都是人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宝贵财富,是东西方在与疾病做斗争时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形成,都值得我们医务人员去了解、学习和提高。
二、中医西医的形成时期、基础和发展时期是有所不同的,其历史的差异是显著的。中医形成较早,而西医的形成较晚,人类对自然和疾病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会有不同,人类其他技术的发展也让后人对疾病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差别,如细菌对人类的致病机制的研究。
三、中医西医的理论都包含着自然辩证法,虽有方法学等差别,但殊途同归。
四、中药西药之分,导致一部分老百姓产生较大的误解,我国的中药,原材料大多来自于植物和动物,通过一些加工,熬制成药;西方医学也吸收了部分动植物原材料入药,只是在技术加工、成分提炼、分子组成及合成等方面,有些不同。
五、对中西药药物疗效的评价与各自价值,一些老百姓和部分医生会出现有失公正的情形,多半与自身的认知深度和或相对的地域观念有关。
还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好,对待国内外的文化等,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医学也是一样!
本文是何学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