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清榜 三甲
徐清榜 副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疼痛科

疼痛治疗新手段-经皮神经电刺激

6199人已读

经皮神经电刺激已应用已久,主要包括经皮骶神经调控技术以及经皮脊髓电刺激治疗,该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恢复快,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青睐。

经骶神经电刺激的手术相对简单,刺激电极端经骶孔穿刺与骶神经相连,通过骶3孔植入永久性电极及于臀部植入永久性刺激器(类似心脏起博器)进行长期慢性刺激,另一端经皮下连接到腹壁皮下小袋中的电刺激仪。此治疗主要应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症患者,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及膀胱疼痛,而女性患者同时多伴有尿道、阴道周围疼痛,男性患者表现为睾丸阴茎疼痛,两性会阴部疼痛等。

而在我科最严重的一位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疼痛5年,伴尿频,每日小便次数最多可到40余次,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和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行1期经皮骶神经丛电刺激术后疼痛几乎消失,小便次数每日仅16次左右。10天后行2期经皮骶神经丛电刺激术后,口服原1/4的镇痛药物剂量,自觉疼痛不明显,小便次数每日16次左右。疼痛和小便次数均改善非常明显,又是疼痛届一个新的突破。

经皮脊髓刺激术是指将脊髓刺激器的电极安放于椎管的硬膜外腔后部,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柱的传导束和后角感觉神经元,从而达到治疗疼痛或其它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早在19673Shealy21)首先通过锥椎板切开方法将电极置于脊髓背侧柱表面的蛛网膜下腔来刺激脊髓。电极插入后的定位,以受刺激节段支配的肌肉发生颤搐或电刺激的异感全部覆盖疼痛区为标准。 主要适应症包括:(一)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疼痛: 1、脊柱手术后疼痛症候群:
是目前最常用的适应症。每年有成百上千的患者接受腰部脊柱手术,极少数不成功,并遗留持续性疼痛或无力,再次手术也是常有的。这些疼痛包括背疼、单腿或双腿疼。2、神经丛和外周神经病变包括外周神经切断术。截肢后由于外周神经损伤常引起残肢痛或幻肢痛, 外伤、手术、异物、放射性因素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属神经源性疼痛,经皮脊髓电刺激对这些病例疼痛的治疗效果均良好,最近研究表明此方法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3脊髓损伤但部分损伤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完全损伤者。4、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创伤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灼痛症、痛性萎缩症、得克萎缩症、创伤后骨质疏松症和创伤后血管舒缩障碍综合症等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其显著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疼痛、感觉异常和血管运动功能障碍。
(二)缺血性疼痛
1.、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供应肢体的血运一旦完全闭塞,很快引起缺血性梗塞。如果循环不能迅速重建,截肢将再所难免。然而不全闭塞,可以不行截肢,但患者运动或静止时常伴严重疼痛,甚或因此放弃运动。对那些保守治疗无效的下肢缺血性疾病、甚至行腰交感神经切除也无效、同时又不适宜进行动脉重建术或重建手术也不能奏效的严重外周肢体缺血性疾病PVD患者,如严重的硬皮病、糖尿病、血栓性脉管炎、雷偌氏综合症等疾病实施SCS,可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跛行、促使缺血性溃疡愈合或面积缩小、保存肢体降低截肢率、改善疼痛远端肢体循环灌注,提高经皮氧分压等。

2.心绞痛
70年代初期,经皮脊髓电刺激治疗心绞痛一直是研究重点,每年都有不少文献报道。 SCS作用期间心肌血液流变学发生有利于改善缺血部位供血的重新分布。SCS的作用在于可以直接抑制交感输出或者因为电流播散至脊髓外侧柱而阻断由疼痛引发的反射弧,最终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能力兴奋性。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的作用机理(1)具有直接镇痛作用。(2)增加心肌血流灌注的均匀性,使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相对增加。(3)能降低心肌耗氧量。
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安放需要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称试验性筛选。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进行操作。用硬膜外穿刺针或Touhy套管针穿刺至硬膜外腔,在X线透视下将导线临时试验电极经套管针送入硬膜外腔,直至临时试验电极到达需要的部位。将电极的连接导线与体外发射器(screener)相连,给予刺激后产生异感,同时设置刺激的振幅、脉宽、频率、电极,使异感尽可能覆盖整个或大部分疼痛区域,然后将导线电极留在该位固定,拔出套管针观察。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确定电极的部位,可以使电极的置入定位更加精确可靠。第二阶段:永久性刺激器的置入(ITREL):实验性筛选是为了评估SCS对疼痛的效果、镇痛药物的应用、生活质量、电能的类型、最适宜的刺激参数等。如果病人患者对脊髓电刺激有明确反应,则可进入第二阶段,取出临时置入物,安放完整的刺激系统。


徐清榜
徐清榜 副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