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运动科普:身体认识与常见运动损伤处理

发表者:冯瑞 人已读

人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认识身体的骨骼与肌肉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成长。同时,在成长中的运动中,很难避免运动损伤。那么在遇到肌肉拉伤、扭伤等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和急救呢?

一、儿童阶段对于身体的认识

1.7岁以后人体生长发育遵循“向心律”的生长发育程序,即下肢发育领先于上肢,四肢发育领先于躯干,长度的发育领先于围度、宽度,身高发育领先于体重。

2.儿童少年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软骨组织较多。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因此,儿童少年的骨骼,弹性和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但坚固性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不如成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或变形。

3.儿童少年各骨完成骨化的时间并不一致,椎骨完成骨化的时间较晚,脊柱的三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和腰曲)大约在20-21岁时或更晚才完成骨化,最后定形。对于早期从事体育、武术或者杂技训练的儿童少年,过多的单纯进行静止用力的脊柱过申练习也会影响椎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4.儿童少年的盆骨尚未发育定型,髋骨是由髂骨、耻骨、坐骨依靠软骨相连而成的。儿童少年时期,不正确的跳跃,不良姿势活过多的进行由高处跳下的练习,都有可能引起骨盆发育的变形。所以,儿童少年不适宜过早地从事力量性练习。

5.儿童少年的骨骼处于发育之中,关节的关节面差度较成人大,关节面的软骨也较厚。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囊,关节内、外的韧带松弛、薄弱、伸展性也较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而薄弱,由于以上原因,儿童少年的灵活性、柔韧性都较成年人好。但易发生关节损伤和脱位。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力量,就可以提高关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在篮球运动中,不注意发展股四头肌力量,过多地练习膝关节半蹲位发力活动,尤其在过硬的场地上过多地用力踏跳,使髌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很容易造成股骨下端骺软骨的损伤以及髌骨软骨损伤。由于儿童少年肌肉中能源物质的储备和肌糖原也较少,肌肉的神经调节尚不完善,所以肌肉工作的耐力及协调性也不及成人,且容易疲劳,但肌肉疲劳的消除也较成人快。儿童少年由于肌肉和水分较多,肌肉占体重的比例也较少,骨骼中软骨成分也较多,所以在水中浮力较大,便与学习游泳。儿童少年全身各部分的肌肉生长发育情况也是不均衡的。身体浅层的大肌肉如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臀大肌等,发育较早,生长速度也较快,而深层的一些小肌肉如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屈指、趾肌等,发育较迟,生长速度也较慢,加上此时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解与支配也不够完善,所以儿童少年的动作还不够协调、精确。他们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肌肉运动的感觉以及对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都较成年人为差。

6.儿童少年心脏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脏瓣膜发育尚不完善、心脏的重量及容积都比成人小,由于这些特点,致使心脏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每搏输出量较成人少,相对于公斤体重的相对值来说却并不少,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水平与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相适应。此外,个别生长快,个子高的少年往往心脏发育落后于身体,造成心脏的负担相对较重,参加体育运动时,需循序渐进地加强心血管系统的锻炼;并定期进行心血管机能检查。

7.儿童少年应避免做过多的屏气运动。要培养儿童少年在运动中能根据动作的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逐步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并教育他们注意呼吸卫生。

8.儿童少年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较成年人弱,疲劳出现早,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神经细胞的物质代谢旺盛,出现疲劳后恢复也快。在身体形态发育中具有性别的差异,9岁前男、女孩这种差异不明显,9—l0岁后女孩的各项发育指标高于男孩。但14—16岁时,男孩各项指标超过女孩,以后继续保持这种差距。

二、青年阶段对身体的认识

青年阶段正值人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表现为精神饱满、思想活跃、记忆力强、血气方刚,可谓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代。其生理特点为:

1.骨骼系统生长迅速,身高增长明显。到青春期后期,身高体重逐渐趋向稳定,这时身体形态发展平衡,显示出一种外在的美。

2.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增大,肌肉的力量增强。

3.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能的完善,青年人的心肺功能日趋成熟和健全,如心肌纤维增粗,收缩力增强,心容积和心输出量都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增强,呼吸深度加大,呼吸的频率逐渐减少,而肺活量增大,为机体进行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奠定了基础。

4.各种腺体生长迅速,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直接透入血液和淋巴),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送到全身,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同时使性机能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如男子喉结突出,声音变粗,体毛出现;女子嗓音尖细,出现体毛,乳房隆起,臂部宽大,肢体丰满等。

5.大脑发育臻于完善,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神经元的联系更加复杂化,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数量增加,从而提高了青年人的自调和自控能力。在青春后期,由于大脑质量的改变,人的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有较大的飞跃。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与急救

1.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的部位通常在大腿后群肌、腰背肌、小腿三头肌、大腿内收肌群。肌肉拉伤后,会出现伤处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触之发硬的症状。

处理方法:肌肉拉伤时,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镇静止痛剂。24小时后可外敷中药、痛点药物注射、理疗等。

2.扭伤

原因:主要是由间接外力作用引起的一种闭合性损伤,损伤的部位通常在踝关节,膝关节,掌指关节等,关节韧带损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局部有明显压痛,关节运动功能受到障碍等症状。

处理:用弹力绷带固定,防止并限制踝关节的异常屈伸和内外翻活动。

3.肌肉痉挛

处理方法:发生抽筋时,先检查并确定何处的肌肉產生痉挛,在针对此处的肌肉加以处理。通常只要向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使之拉长,一般疼痛都可以得到缓解。

游泳中发生肌肉痉挛时不可惊慌,可先吸一口气,仰浮于水面,并立即求救,在水中自救的方法是用没抽筋的一侧手握住抽筋的脚趾,用力向身体的方向拉,同时用抽筋一侧的手掌按住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膝关节的伸直,待痉挛缓解后,在慢慢游向岸边。

4.骨折

在运动中常见的骨折有撕脱性骨折和疲劳性骨折两种。

症状:骨折发生后,骨折部位可产生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及畸形等症状。骨折后出血与软,组织的损伤性水肿即产生肿胀,血液渗到皮下形成瘀斑。

不同部位骨折的处理方法:

①肘部以下骨折:用悬带将伤臂吊于肩上。从肘部至中指用加垫的夹板固定。

②肘部骨折:肘部弯曲,用狭长吊带支持。上臂与胸部捆在一起,阻止上擘摆动。加垫的夹板将它竖直固定,用吊带将断臂绑在腰部。

③上臂骨折: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④肩胛骨骨折: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本文是冯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