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头晕,可能是耳石造成的

发表者:张磊 人已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而可能的诱因则多与外伤、长期斜卧及各种内耳疾病有关。频繁的自发缓解与复发,一年内复发的概率约 15%。在日常活动中,患者容易摔倒和受伤。

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旋转样感觉,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 1 分钟,一般在头位改变后诱发,如躺下或起床,在床上翻身,头向后仰或前倾。当患者头位突然改变,可引起半规管内耳石碎屑的移位,从而产生某种旋转样的位置错觉。由于后半规管最容易受重力影响,所以后半规管耳石引起的 BPPV 最为常见,可占全部病例的 60%-90%

BPPV 与其他急性或突发性眩晕不同,通过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往往能与脑卒中、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的眩晕鉴别。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包括眼震激发试验,眼球偏斜检测及一套能提示中枢性原因的前庭反应。

临床检查

1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

应为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

2、听力学检查

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

3、姿势图检查

无特异性诊断患者临床表现为在某种体位和头位时突然发作眩晕并出现眼震,伴有轻度自主神经症状,但不伴有耳聋、耳鸣等耳蜗症状。位置性、变位性实验出现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性眼震,有潜伏期,持续数秒至30s,连续检查时有习服现象。冷热实验多为正常。

治疗

虽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可自愈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故应尽可能地治疗。

1、心理治疗

指出本病为良性过程,无严重的后遗症,以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

2、体位和头位

当眩晕发作剧烈时,尽量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

3、抗眩晕药

桂利嗪或氟桂利嗪等有一定效果,也可加服血管扩大剂及西地泮类药物。

4、前庭习服疗法

目的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有一定的疗效。

5、体位疗法

指导病人闭眼,从坐位到侧卧位,当眩晕消失后坐起,30s后再向另一侧侧卧,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为止,每3h进行一次,通常7—10g症状可消失。

6、手法耳石复位

目的是使沉积在后半规管的耳石复位。根据耳石异位的半规管的不同,手法不同。

7、手术疗法

如上述疗法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塞术、4%多卡因和链霉素鼓室内注射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单侧病变且患者听力已严重丧失或丧失者。

本文是张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