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性眼病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糖尿病性眼病,这一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糖尿病性眼病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典型表现,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视力,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散瞳检查眼底、综合控制血糖、药物保守治疗、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术。
一、什么是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切割术是是通过切除浑浊的玻璃体或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促进视网膜复位。
二、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症
(一)严重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导致玻璃体积血且长期不吸收,应尽早手术。
(二)纤维血管膜形成合并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反复出血后易行成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物变形或视力下降到0.1以下时,提示黄斑附近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应尽快采取玻璃体切割术。
(三)致密的视网膜前出血和黄斑前纤维膜存在于视网膜内界膜和玻璃体之间大量的积血较难吸收,形成大面积纤维膜的患者及早手术治疗。
三、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办法
(一)葡萄膜炎反应减少冷冻刺激,延长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有晶状体眼时延长散瞳药的使用。
(二)高眼压减少硅油的使用,填充非膨胀浓度的气体。
(三)术后再出血三个月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采用玻璃体腔灌洗,注意寻找再出血原因。检查房角和虹膜,新生血管常导致术后出血。
(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发生于全身情况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严格监测和控制血糖,可一定程度避免该症状的发生。
四、玻璃体切割术的优点
(一)玻璃体切割术采用局部麻醉,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方式较成熟。
(二)玻璃体切割术能极大地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症状,避免了由该病导致的失明或眼球萎缩的发生。
(三)通过切除混着或机化的玻璃体、积血和纤维膜,既可清除细菌和毒素,又能恢复玻璃体腔内的屈光间质透明性。
本文是彭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