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病综合征孩子为何出现热气?如何处理?
小儿肾病本质上属于一种虚寒性疾病,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出现“热气”现象,导致感冒,甚至导致肾病复发,那么“热气”有何表现,该如何处理呢?
“热气”是一种民间说法,和“上火”的意思差不多,它的临床表现包括:脾气大、眼屎、大便干、尿黄、夜眠差,如果“热气”加重的话,可能会出现“上火”的表现:如声音嘶哑、清嗓子、咳嗽、流鼻涕、鼻塞、甚至发烧。
“热气”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激素治疗:特别是大剂量激素长期治疗时,孩子很多会出现“热气”。2、不适当的补益药:当激素逐渐减量时,孩子出现虚的表现,这时医生一般会给与黄芪、党参(太子参、人参)、白术、山药等补脾,肉桂、附子、巴戟天、淫羊藿、虫草等去寒温阳中药,有些孩子因为有一些状况伴随,如积滞、湿热等,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因而出现热气。目前还发现一个想象,就是某些西医在大量激素期间使用黄芪制剂,黄芪也会加重本来很严重的“热气”,导致肾病不稳定,蛋白尿反反复复。3、不适当饮食:一些家长看见孩子脸色不好,就擅作主张给孩子食补,吃鸡肉、牛肉、羊肉、狗肉、荔枝、龙眼、樱桃、榴莲等,殊不知这些食物比较“补”,导致“热气”产生或加重。4、热感冒:比如流脑,猩红热等疾病,属于温热病,如果孩子感染上,也会出现“热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肺炎支原体长期或反复感染,也可能会导致热气,我在临床中发现好几个孩子“热气”很难控制,检查后就发现伴随肺炎支原体感染。
“热气”是什么呢?本质上“热气”属于阳气,属于一种不能回归肾脏的“相火”。人体的相火根源于肾,升发于肝,经过肺敛降,最后还是要归藏于肾,从而构成一个相火的循环,人的每一天都需要相火去循环,去驱动五脏六腑工作。如果相火循环后不能重新归藏于肾而停留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它就会成为一种邪火,如它停留在面部可能会是痤疮的原因,停留在肺,就出现咽干清嗓子等。大量激素导致“热气”的原因,可能在于大量激素导致相火升发过多,肺收敛不及,导致一部分相火不能重新归藏于肾。而积滞、湿热引起“热气”,可能是这些人体垃圾阻挡了相火回归肾脏的通道,导致相火浮游于外。
那么“热气”的危害是什么呢?它会导致相火不断的消耗,相火由肾精所化,如果相火持续不断的以“热气”的形式消耗的话,会导致肾精虚损。而且由于相火不能回归,它与湿化和,可能形成湿热。肾精亏虚和湿热都是导致肾病复发的常见原因。
如何处理“热气”呢?首先要学会去辨别,包括辨别“热气”症状和辨别原因,其中辨别原因非常重要,如果是食物引起的“热气”,那么就要饮食调整,如因为吃鸡肉引起的话,就需要减少甚至不吃鸡肉等,其次是中西医治疗,西医的抗菌素一般具有很强清“热气”作用,如果扎手指发现细菌感染,可以用抗菌素,中药菊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等都有清热作用,可以选用,如果热气变成湿热,就需要用既清热又利湿的中药,如玉米须、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皮、车前草(子)等。
本文是黄清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