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男人味”的持久战---青春篇
有一种病,会让女性变得“男人味”十足:身体发胖、身形粗壮;“毛手毛脚”甚至长上胡须;满脸痤疮久治不愈。而女性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月经,却可能悄然消失。这种病,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雄激素过多和卵巢稀发排卵或持续无排卵为主要特征,可导致月经稀发、闭经、不孕,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增高。这是一种长期甚至终身影响女性患者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一旦发现此病,应该作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通过病例说明不同时期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诊疗,指导你如何作战,击退身上过多的“男人味”。
战役1:青春期
朋友阿玲有一正读高中的女儿妞妞,应该月月造访的“大姨妈”却没有来。而且身形增胖,腰身比以前粗不少。阿玲急得六神无主:难道是女儿谈朋友,偷食了禁果?
在医院工作多年,虽然也见过不少豆蔻年华的少女来做流产手术,但是,青春期女孩子月经失调的情况比较多。因此,我建议阿玲淡定,先带女儿前来检查。
妞妞身形稍肥胖,脸上散在分布着几个痤疮,嘴角上有毛茸茸的“胡须”。在避开阿玲问妞妞有没有男朋友,性生活之类的隐私话,B超检查发现,她的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而内分泌测定显示血中雄激素水平偏高,肝功能等检查正常。一看外貌,我已有几分把握,再经过检查就可以确诊了。
我给妞妞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开了一个月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并叮嘱她注意控制体重。阿玲不解:“怎么能给小孩子吃避孕药呢?”而妞妞一看,哦,我有些同学就吃这个治疗青春痘。
的确,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多变,治疗方案多种,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宣教,指导患者如何和医生并肩作战,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战略点评: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它可能是由某些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病存在母女遗传倾向,姐妹同时患病的比例也比较高。
由于疾病的各种症状在青春期月经初潮前后会陆续出现,所以普遍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在青春期发病。很多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表现相似,比如月经不规律、长痤疮等。但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成熟而消失。因此,太早下结论,可能导致误诊。一般来说,只有月经来潮2年以后,月经仍不规则,且雄激素水平居高不下,才考虑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因此,对于青春期少女有月经紊乱、雄激素水平高等症状,我们不一定要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可以诊断月经失调,针对病人希望解决的问题进行对症治疗。
尤其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青春无敌的她们因为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而让形象大打折扣,往往会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应强调在治病的同时,患者及其亲属应学会心理减压。
另外,避孕药是用来调整月经周期,也可以治疗高雄激素带来的症状(例如青春痘)的。但用避孕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行服用来治疗青春痘是不可取的。
本文是张二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