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
本病传染性小,部分病例于发病前有本病或水痘接触史。原发感染后病毒并不能被机体完全清除,潜伏在脊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细胞内,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被再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治愈后不再复发,少数情况下,主要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可复发。而在无或免疫力低的人群中(多数为儿童),与VZV接触后引起的原发感染即为水痘。
一、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
皮疹出现前数天,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在将要发疹的部位,往往先有神经痛、浅表性刺痛、烧灼感或皮肤感觉过敏,而以神经痛最为突出,约占92%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于神经痛后1-4天发生皮疹。
2.疱疹情况
皮疹初起为一个小红斑点,继而红斑点形成小红丘疹,迅速变成水疱,疱液清亮,周围有红晕。数群疱疹呈带状沿某一支神经走行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3.疱疹部位:
带状疱疹多发于身体一侧的腋下、胁肋、胸背腰及头面部,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区排列,一般不超过中线。
4.疼痛
带状疱疹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未见疱疹,而先见疼痛,多伴有烦躁不安等症状,这种剧烈的疼痛多见于老年患者。
若疱疹消退4周后,仍遗留顽固的剧烈疼痛,则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5.伴发症状及并发症
可伴有发热、乏力、烦躁易怒、局部淋巴结肿痛等全身症状。
疱疹发于头面部者,一般病情多较重,有可能累及到角膜,影响视力;
疱疹发于耳部者,常常导致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症,甚至并发病毒性脑炎。
6.病程
儿童、青年人及中年人患带状疱疹后,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则会有所延长,约3-4周。患带状疱疹后,可产生终生免疫,大多数患者愈后不再复发,但仍有极少数患者可再次发病。
二、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单侧性发疹,多数水疱簇集成群、沿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及伴有神经痛等特点,诊断多不困难。但对于无水疱、无神经痛及其他特殊类型应按具体情况作综合分析
才能明确诊断。
三、中医病名
"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蛇窠疮、蜘蛛疮、火带疮、火丹"。
四、中医病因病机:
1.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皮肤而发;
2.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湿热内蕴,浸淫皮肤而生;
3.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
4.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致疼痛剧烈。
与风、湿、热等邪气有关,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诸脏,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五、针灸治疗
1.毫针针刺:
主穴:夹脊穴、阿是穴
配穴:肝经郁热加行间、侠溪;脾虚湿蕴加阴陵泉、内庭;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血海;
发于面颈部及上肢者加支沟穴、合谷;发于胸腰部及下肢者加阳陵泉。
2.火针针刺:
将烧红的火针点刺疱疹部位,以刺破疱疹为度,迅速将罐扣在疱疹部位,留罐3-5min,待疱内液体充分流出后起罐。消毒后,用毫针围剌疱疹周围,再针刺患侧相应的华佗夹脊穴,每日1次。最后用清艾条1支点燃后悬灸病灶局部,每次30min,每日1次。
六、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机理:
1.治疗本病应因势利导,顺应毒邪欲出之势,开门给邪气以出路,扶正以加强驱邪的能力,邪去正安则疾病得愈。
2.火针以热引热,通过加热的针体,由腧穴将火热导入人体,在人体内可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益壮脏腑阳气,从而达到宣散发越,开通郁闭的效果。
本文是毕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