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肿物 喉软化的外科治疗
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外科治疗“新生儿喉肿物合并喉软化” |
![]() | 作者:[吴泽斌] | |
![]() | 资料来源:[耳鼻喉科] | |
![]() | 信息录入:[社工部] | |
![]() | 增改时间:[2016-5-20 11:4:15] | |
![]() | 阅读次数:[166]次 |
新生儿先天性喉发育畸形的发病率约1:10,000 ~ 1:50,000 (Van den Broek and Brinkman 1979)。并且可见多个解剖部位合并发育异常,其中喉囊肿和喉软化最常见。主要表现为患儿出生后急性吸入性重度呼吸困难和进食喂养困难。治疗不及时,患儿因为缺氧频现紫绀、甚至窒息,直接危及患儿性命。由于新生儿气道狭小、承受手术的抗打击力弱,手术和麻醉存在极大的风险性。我科潘宏光主任医师结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的学习心得及本院、本科的临床实际在近2个月内连续诊治了5例急性呼吸困难新生儿(喉囊肿合并喉软化),潘主任和其团队采用支撑喉镜内窥镜下微型动力切割器切除肿物术及声门上成形术,该术式在暴露肿物和实施手术具有优势,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问题实施手术,同时解决喉部存在的多个结构异常,手术获得成功,患儿转危为安,成功抢救了患儿的生命,恢复了患儿正常的呼吸和进食功能。本次手术得到了麻醉科医生、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PICU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术后患儿恢复快,重症监护时间缩短(0-2天),术前避免了气管切开、一次手术解决多个解剖结构异常,术后1周内痊愈出院,术后肿物无复发。术后患儿生长发育迅速及时弥补了前阶段新生儿发育落后的问题。深得家长的称赞。典型病例如图所示: 患儿出生1周时发现喉内新生物,堵塞喉部气道3/5,患儿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进食喂养困难。术中通过和麻醉医生沟通,用较小的气管插管,利用内镜放大和广角特点充分暴露声门和肿物,避免了气管切开和多次手术 患儿术后10天显示,喉部肿物已切除干净,会厌和喉恢复正常的形态,进食、呼吸、发声功能恢复正常 出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巨大肿物堵塞声门上,压迫会厌。声门不能暴露,影响麻醉插管。术中先穿刺抽液,囊肿缩小后再行气管插管,同期行肿物切除术。避免了两次手术 术后10天,伤口恢复良好,解剖结构清晰,患儿呼吸通气、进食、发声功能正常 附:未经作者同意,请勿利用本文图片投稿或其他商业用途。 |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