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汪丽 三甲
汪丽 副主任医师
重医附二院 儿科

先分清宝宝咳嗽症状再止咳

9268人已读

每年换季,生病的宝宝都会突然增多,其中以咳嗽症状最为显著,几乎占了门诊量的50%。宝宝的每一声咳嗽都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盼望着宝宝早点康复又害怕盲目的过度治疗。其实,咳嗽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咳嗽症状的产生,先找出引起咳嗽的不同病因再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也避免了过度治疗。

(1)冷空气刺激引起的咳嗽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秋冬季,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宝宝会因为冷空气的刺激而咳嗽几声,妈妈听不到痰响,宝宝也没有任何不适。一般这种情况可以不用特殊处理,更不必抱来医院就诊。妈妈可给宝宝喂点水滋润下咽喉部即可缓解咳嗽症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多见于病毒感染,尤其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分泌物不会很多,因此大多表现为干咳或者白色泡沫痰。对于这一类小朋友,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或者多喝水、对症处理。一般病情为3-5天可自愈。

(3)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支气管炎和肺炎。因为小朋友的呼吸道较成人短,因此上呼吸道的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可能往下呼吸道发展而形成支气管炎和肺炎。致病因素多样性,病毒感染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主要症状除了咳嗽以外还常伴有喘憋,痰液也多为白色泡沫痰。还有相当部分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这类小朋友的咳嗽症状也很重,咳嗽时可以听到明显的痰鸣音,痰液也多是黄绿色浓痰。此外,还有因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阿奇霉素治疗。不论哪一种情况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妈妈们都应及时把宝宝送去医院诊治。

(4)过敏性咳嗽

经常在门诊听到妈妈们说:“医生,我们家宝宝咳了两个月了,打针、输液、口服药试了个遍,头孢、青霉素都用过了,就是不见好,这可怎么办啊?”一追问病史,很多宝宝都有类似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咳嗽时间长,抗感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大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晨起以及运动后加重,部分宝宝和他的父母患有鼻炎或其他过敏性家族史。对于这一类小朋友,我们会考虑因为过敏导致的过敏性咳嗽,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患儿没有喘息症状,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抗生素治疗无效,近年来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过敏性咳嗽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多。如果您家里的小朋友符合上述症状,需要到医院进行过敏原和肺功能等检查,儿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抗过敏、平喘、对症等治疗。妈妈们需要有心理准备,这一类型的咳嗽不同于感染引起的咳嗽,过敏性咳嗽一般病程较长,需要较长时间的正规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5)吸入异物

虽然发生几率相对其他几种病因低很多,但不得不谈谈吸入异物引起的咳嗽。宝宝因为安全意识缺乏,误食一些坚硬的食物或者物体,在哭闹或者说话时通过食道误吸入气道,崁顿在小气道内,导致刺激性干咳。这一类咳嗽常常因为误以为感染性咳嗽或过敏性咳嗽而被延误,甚至出现严重后果。因此,看护人在照顾宝宝时,应尽量避免宝宝误食花生、坚果、豌豆瓜子等坚硬的食物,大一点的儿童在吃此类食物时不应说话,应细嚼慢咽。如果在进食后出现刺激性干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行胸部X片等检查。若发生吸入异物到小气道内,需要借助纤支镜取出异物。

最后再谈谈止咳药物的应用。咳嗽症状本是机体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而发生的防御性反射,若咳嗽症状不严重,不需服用止咳药。对于咳嗽、咳痰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尽量不要选择中枢性止咳药,可选择一些止咳化痰的中成药或雾化吸入化痰药物缓解患儿咳嗽症状。止咳本身不是目的,分清引起咳嗽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有的放矢的救治才是治疗咳嗽的关键!希望这篇小小的科普文章能让爸爸妈妈们对小儿咳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当宝宝出现咳嗽症状时不再惊慌失措!

汪丽
汪丽 副主任医师
重医附二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