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地区野菜杂谈(上)
荠菜
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只要是土壤肥沃、疏松即可生长。它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1250px。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具长叶柄,达5-40mm;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300px,宽可达62.5px,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长5-30mm,侧生者宽2-20mm,裂片3-8对,较小,狭长,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茎生叶狭被外形,长1-50px,宽2-15mm,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两面有细毛或无毛。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500px;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短均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花、果期4-6月。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荠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核黄素0.19毫克,维生素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
荠菜可炒食、凉拌、也可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其风味特殊。特别在清明这段时间,野生的荠菜在农村田间路边很容易采摘到。荠菜除了其有的独特香味、口感外,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可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所含的橙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总之,合理地食用荠菜,几乎无一害。
马齿苋
马齿苋为一年生草本,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夏日开黄色小花。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种子。
本品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茎圆柱形,长可达750px,直径0.1~5px,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长1~2。125px,宽0.5~37.5px;绿褐色,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长约5mm,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
马齿苋作为一种野菜,中国老百姓食用已久,确实别具风味。夏秋季节,采拔茎叶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后烫软,将汁轻轻挤出,拌人食盐、米醋、酱油、生姜、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调味品,做凉菜吃,味道鲜美,滑润可口。也可烙饼,做馅蒸食。我国许多地方的群众,至今还有将马齿苋洗净,烫过,切碎,晒干,贮为冬菜食用的习惯。
在湖州习惯叫马齿苋为“浆半头”,“奶奶草”,因为它的汁特别多。
研究表明,马齿苋所含的SL3脂肪酸比任何其他已研究过的绿叶蔬菜都多,半杯马齿苋含有300-400毫克的d-亚油酸,它是菠菜含量的6-7倍。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马齿苋还含有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E可防止细胞膜的破坏。每半杯马齿苋约含12.2毫克维生素E,是菠菜中含量的7倍多。每100克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含蛋白质2.3克,脂肪0.5克,糖类3克,粗纤维0.7克,钙85毫克,磷56毫克,铁巨1.5毫克,胡萝卜素2.23毫克,维生素BIO.O3毫克,维生素民O.11毫克,维生素PP 0.7毫克,维生素 C 23毫克。此外,还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及丰富的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等成分。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
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所以,马齿菜适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肠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的人服食。马齿苋中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以及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别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
在医用上,常用于治疗痢疾。因为它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都可以应用。它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大多用于治疗肠炎、急性关节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门炎、痔疮出血等。马齿苋中含有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二羟基苯乙胺,能调整体内糖代谢过程,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糖代谢,达到降血糖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餐桌上的“胰岛素”。
但平时脾胃虚弱,经常便溏之人忌食;怀孕妇女,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忌食,因马齿苋性属寒滑,食之过多,有滑利之弊。《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马兰头
马兰头每年春、秋两季均能萌发嫩芽,抽生新枝条,植株丛生,株高30~1500px,茎直立,茎粗0.5~17.5px。叶互生,长175px,宽50px左右,边缘有疏粗齿或羽状浅裂,或微凹,叶脉明显,呈紫红色或深绿色,春天摘其嫩茎叶作蔬菜称马兰头。头状花序,花为淡紫色或淡黄色,7月始花,10月种子成熟。瘦果扁平,深褐色,种子无胚乳,能繁殖。根着生于10~500px的土层内,为匍匐茎,白色,无限生长,匍匐茎有节,节间均能生长发芽。
马兰头适应性广,抗寒耐热力很强,对光照要求不严,在32℃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在-10℃ 以下能安全越冬,当地温回升到10~12℃,气温在10~15℃时,嫩叶嫩茎就开始迅速生长。种子发芽温度在20℃左右,嫩叶嫩茎的采收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
马兰头嫩茎叶含水分、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有机酸等,所以又很好的食用价值。可以炒来吃,也可以沸水焯熟后挤干切碎与各料拌和并加上调味品食用。
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痛疖疗疮、黄疸、水肿、痢疾、淋浊等症。适用于吐血鼻衄,急性肝炎,咽喉、扁桃体炎,腮腺炎和乳腺炎等化脓性炎症,但孕妇慎用。
水芹菜
水芹菜又名水芹,在湖州习惯叫它“野芹菜”,由于其幼嫩的基部叶片辛辣,富有药味,故又有叫“药芹菜”。
水芹菜属水生宿根植物。根茎于秋季自倒伏的地上茎节部萌芽,形成新株,节间短,似根出叶,并自新根的茎部节上向四周抽生匍匐枝,再继续萌动生苗,上部叶片冬季冻枯,基部茎叶依靠水层越冬,第2年再继续萌芽繁殖,株高70~80 cm;二回羽状复叶,叶细长,互生,茎具棱,上部白绿色,下部白色;伞形花序,花小,白色;不结实或种子空瘪。
性喜凉爽,忌炎热干旱,25℃以下,母茎开始萌芽生长,15~20℃生长最快,5℃以下停止生长,能耐-10℃低温;以生活在河沟、水田旁,以土质松软、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力强的粘质土壤为宜;长日照有利匍匐茎生长和开花结实,短日照有利根出叶生长。
水芹菜原产亚洲东部,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日本北海道、印度南部、缅甸、越南、马来亚、爪畦及菲律宾等地。中国自古食用,两千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称,“云梦之芹”是菜中的上品。
它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较高,每100 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 g、脂肪0.24 g、碳水化合物1.6 g、粗纤维1.0 g、钙160 mg、磷61 mg、铁8.5 mg。水芹还含有芸香苷、水芹素和檞皮素等。其嫩茎及叶柄质鲜嫩,清香爽口,可生拌或炒食。
水芹味甘辛、性凉、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养精益气、清洁血液、降低血压、宣肺利湿等功效,还可治小便淋痛、大便出血、黄疸、风火牙痛、痄腮等病症。
水芹也被江苏一带人民称作“路路通”,通常在春节期间被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端上餐桌,被寄予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湖州虽然还没有此叫法,但在春节期间吃水芹的到也不少。现代医学对它的研究认为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 水芹菜的平肝降压作用,主要是因为芹菜中含酸性的降压成分,动物实验证明对兔、犬静脉注射有明显降压作用。临床对于原发性、妊娠性及更年期高血压均有效。
2. 从水芹菜子中分离出的一种碱性成分,对动物有镇静作用,对人体能起安神的作用,有利于安定情绪,消除烦躁。
3. 水芹菜含有利尿有效成分,消除体内钠潴留,利尿消肿。临床上以芹菜水煎可治疗乳糜尿。
4. 水芹菜是高纤维食物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它经肠内消化作用产生一种木质素或肠内脂的物质,这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高浓度时可抑制肠内细菌产生的致癌物质。它还可以加快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减少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达到预防结肠癌的目的。
5. 水芹菜含铁量较高,能补充妇女经血的损失,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佳蔬,食之能避免皮肤苍白、干燥、面色无华,而且可使目光有神,头发黑亮。
6. 水芹菜芹辅助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首选之品。对于血管硬化,神经衰弱患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7. 水芹菜的叶,茎含有挥发性物质,别具芳香,能增强人的食欲。芹菜汁还有降血糖作用。经常吃些芹菜,可以中和尿酸及体内的酸性物质,对预防痛风有较好效果。
8. 水芹菜含有锌元素,是一种性功能食品,能促进人的性兴奋,西方称之为“夫妻菜”,曾被古希腊的僧侣列为禁食。但泰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常吃芹菜能减少男性精子的数量,可能对生育又有一定影响。
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ltt.var.arguta Benth.Hand.-Mazz.」的带叶嫩枝。以茎、叶及子实入药。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叶又称苏叶,功效解表,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解蟹中毒等症,可入药煎服,在平时可将紫苏嫩叶当菜吃,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也可在吃蟹时与之同时蒸来吃,以紫苏的温性解蟹的寒凉;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临床上常用于感冒、气管炎咳嗽痰多,同时伴有便秘。
在湖州“苏子”又叫“啵子”,因为在咀嚼时会发出“啵啵”的声响故名,常常将它和熏豆、陈皮等通过腌制后泡茶喝。
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成熟紫苏一般高60~180厘米,有特异芳香。茎四棱形,紫色、绿紫色或绿色,有长柔毛,以茎节部较密。单叶对生;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7~21厘米,宽4.5~16厘米,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先端渐尖或尾状尖,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两面绿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脉上被贴生柔毛;叶辆长2.5~12厘米,密被长柔毛。
紫苏嫩叶每百克含水分85.7 克,蛋白质3.8 克,脂肪1.3 克,碳水化合物6.4 克,磷44 毫克,铁2.3 毫克,胡萝卜素9.09 克,维生素B10.02 毫克,维生素B20.35 毫克,尼克酸1.3 毫克,维生素C47 毫克,还有挥发油等物质具有特异芳香。
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湖州叫“狼几头”,其他地区也有叫“如意菜”的)。学名:Pterid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为三回羽状复叶,总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对生,第2次裂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长圆形,无毛或仅在背面中脉上有毛,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2500px,叶片呈三角形,长60——3750px,宽30—1500px,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菜每100 g 鲜品含蛋白质0.43g 、脂肪 0.39g 、糖类3.6g、有机酸0.45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既可当蔬菜有可制饴糖、饼干 、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 。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食用时,去掉叶子和老化的根部,开水焯1分钟,用清水浸泡十分钟,泡去涩味,切断加油盐调料回锅炒熟食。
曾有报道说有致癌,尚未见确切证据,还有待查证。但因其味带涩,故有收敛治脱肛的功能,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人不妨可以多多食用。
野葱
野葱为百合科植物野葱AlliumledebouriaumSchult. 的全株,又名沙葱、麦葱、山葱。茎细而大,吃起来很香,山坡平地上都有生长。生长在沙地的叫沙葱;生长在水泽里的叫水葱。野葱开白花,结的果实像小葱头一样大。
野葱味辛,性温,无毒。长期食用可以强智益胆气。将野葱煮水浸泡或捣碎外敷在局部,主治各种山中毒物刺伤,山中溪水的沙虱,及箭伤等毒。
野葱每百克可食部含水分89 克,蛋白质2.7 克,脂肪0.2 克,碳水化合物5 克,钙279 毫克,磷43 毫克,铁4.1 毫克,胡萝卜素3 毫克,维生素B10.31 毫克,尼克酸0.7 毫克,维生素C64 毫克野葱性味辛温,具有发汗散寒、消肿、健胃的功效。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热、腹部冷痛、消化不良等。野葱的食用方法,完全可以按照食用葱的吃法。至于,将它当做药物治疗的话,可按照中药的煎煮方法进行。
苦菜
苦菜是民间的俗称,别名天香菜、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等,为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叶。是一种药用食用兼具的无毒野生植物,一年生草本,在中药学里,名叫“败酱草”。每100克苦菜嫩幼苗含蛋白质2.8克,脂肪0.6克,粗纤维5.4克,糖类4.6克,胡萝卜素540微克,维生素 B10.09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维生素 PP0.6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维生素E2.93毫克,钾180毫克,钙66毫克,铁9.4毫克,锌0.86毫克,磷41毫克,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此外,另含有蒲公英自醇、甘露醇、蜡醇、胆碱、酒石酸等多种成分。中药学认为,苦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主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它有以下功能:
1防治贫血,消暑保健。苦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盐、钙盐等,对预防和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2清热解毒,杀菌消炎。苦菜中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故对黄疸性肝炎、咽喉炎、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及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3防治癌症。苦菜水煎剂对急性淋巴型白血病、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脱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可用于防治宫颈癌、直肠癌、肛门癌症。
(待续)
本文是顾伟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