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部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指南解读
2014 年 11 月,美国血库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AABB)发布了第一版血小板输注指南,该指南着重强调了加强血小板输注管理、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风险、节约资源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该指南发表在 11 月份在线出版的《内科学年鉴》杂志上,主要作者是 Brigham 医院成人输血科主任 RichardM.Kaufman 教授。Kaufman 教授及其同事基于分级制度开展了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回顾和观察性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这项研究由病理学、血液科、神经外科、心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及方法论方面的 21 位专家共同完成。
他们提出了 6 点建议:1 项为基于中等证据的强烈推荐、4 项基于低质量证据的普通推荐和 1 项基于低质量证据仍需商榷的意见。
强烈推荐的是:AABB 呼吁对治疗相关的血细胞减少和晨起血小板计数小于 10×109/L 的患者给予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以减少自发性出血的风险,这其中输入标准剂量一半的血小板效果等同于更高剂量的输注。
三个随机的临床实验、共 1047 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能有效减少近一半 2 级或更高等级自发出血的风险。此外,来自 4 个随机对照实验的 658 例患者的数据提示,提高血小板输入阈值不能降低 2 级或更高的出血风险或者出血相关死亡率。通常以 10×109/L 为血小板输入阈值,可以减少血小板的使用,同时也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可能。
观测数据
第二个建议是对于血小板小于 20×109/L 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尽管该建议推荐等级较低,证据水平不足,但是有足够的数据支持该建议。
“对于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癌症患者,根据现有的观察数据,我们推荐一个相对较高的血小板输入阈值(20×109/L)。这将在降低输血风险的同时节约血小板资源,同时也不会增加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
他补充道:“我们发现在治疗相关的血小板减低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得出的这些数据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过高的花费和各种困难
“这是 AABB 血小板输注的第一份指南,”他说。这份指南的制定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AABB 已经推出了血浆、红细胞的输注指南,但是这是第一个血小板输注指南。”
DrKaufman 解释道:“对于医院来说,血小板的保存是一件花费巨大且较困难的事,采集后的血小板保质期只有 5 天,同时需要进行传染病检测,所以血小板的真正保质期只有 3 天,这样就很难保证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患者的需要。这和红细胞能够在冰箱里储存 6 周以上,血浆能够储存一年以上是不一样的。”
他又补充道:“血小板变质很快,这是真正的挑战。血小板输注花费高、输注过程有风险、细菌污染可导致急性肺损伤,鉴于所有这些原因,我们只在最恰当的时机进行注入,而不是想当然的给患者输注血小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