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骨不连的诊断、病因及治疗

发表者:孙贵新 人已读

骨不连是骨折后经过治疗,超过一定的时间(通常8个月至1年左右),骨折线仍清晰可见。骨不连接是由于生物学过程异常造成的,包括骨痂形成障碍、骨痂钙化障碍、骨改建塑形障碍。导致骨不连最常见的原因如下:局部血液供应不足;骨折端分离;骨折稳定不足。

骨不连的分型:分为骨萎缩型及肥大型、硬化型骨不连、混合型骨不连四种,萎缩型指断端萎缩变细,主要为纤维连接,肥大型断端往往向两边扩大,形成“象足征”或抱球状改变,硬化型表现为髓腔封闭,断端硬化。混合型往往兼有肥大、硬化或兼有萎缩、硬化的表现。

骨不连的部位:手部舟状骨;足部距骨;第五跖骨;胫骨中下段、股骨干等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差,容易发生骨不连。

骨不连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方面骨折断端两侧软组织条件差,骨骼的血供差,影响了骨折的愈合;骨折断端内填充的肉芽组织没有转化为骨组织,变成了无作用的疤痕组织,并且限制了骨细胞的长入; 骨折时受高能量损伤,骨折两断端的骨细胞逐渐吸收、;其它因素如固定不牢固、炎症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具体如下:

1、全身性因素:病人的代谢和营养状况、一般健康状况和活动情况,激素、药物、年龄、性别、营养等。同时合并有代谢性骨骼疾病患者的骨折,包括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严重放射性损伤和营养不良等。例如患者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或伴随其他消耗性疾病,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骨不连发生率明显比正常成人及儿童高。

2、骨折合并主要软组织破坏(如开放骨折骨),高能量损伤机制导致的骨折(如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严重开放性骨折造成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端血运,骨不连发生率也较高,骨折线太宽,骨细胞难以爬行。手术切开复位,因骨膜剥离过多,骨不连发生率明显增高。

3、治疗方法不当引起的。治疗不当使骨折端分离;不能消除骨折端不利的异常活动及应力;使骨折断端间隙增大等。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去除碎骨片造成骨缺损;骨折间隙嵌有软组织。或术后负重活动过早,或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等

4、应力遮挡:传统的坚强内固定和一期愈合与应力遮挡,钢板下的血运破坏发生率较高,易发生坚强内固定后的骨吸收以及拆除内固定物后再骨折

5、感染感染使骨折端坏死以及营养血管闭塞,破坏骨痂形成的正常进程,骨质吸收或形成死骨,导致骨不连。

治疗计划应包括改善局部生物学行为和加强其机械稳定性。常用的改善局部生物性状的治疗方法包括:去除感染灶,骨移植,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方法。提高机械稳定性的方法包括: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更换髓内钉内固定和外固定架。

适当的治疗,即使长时间及难治性的骨折不愈合能够得以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或恢复正常。由于这一领域在骨科中的复杂性,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非常重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骨折线在8个月以上仍清晰可见,并且断端封闭,考虑清除骨折线间的疤痕组织,植入新鲜骨组织,而对于肥大型骨不连,则手术激发成骨活性。并且一般情况下,如无内固定变形失效或断裂,一般不要更换内固定,只是辅助用钢板固定植骨即可,大部分肥大型骨不连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而萎缩型骨不连则有时需要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本文是孙贵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