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昆
副主任医师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精神科
什么是精神卫生
2302人已读
精神卫生又叫心理卫生,不少人一提讲卫生就想到注意公共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摄取适量的营养,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等等,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这样做只能预防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只能把筋骨肌肉锻炼得更有力量,还不能确保人们的健康。这时因为,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种种矛盾与挫折,因而社会、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
譬如,一个人身强力壮,却理智欠佳,人格异常,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那怎能说他“健康”?
所以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要做到健康,必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这种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讲求心理卫生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生理卫生更为重要。人的心理如果不正常,一方面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途径,会危害人们的躯体健康,甚至造成疾病,特别是各种慢性病,如各种心身疾病。另一方面,一旦人们的心理陷入了反常状态---轻者形成神经官能症或人格障碍、重者形成各种精神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受到破坏,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家庭和社会活动,从而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苦恼和不幸,以至给整个社会造成危害。
本文是王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