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识别消化不良
首先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表现的一组症状,可以单一症状或多个症状同时存在。经过临床医师检查后,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往往用一些疾病的名词来代替,如胃溃疡、胆结石、胆囊炎、各种肿瘤性疾病等。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3个月,经过反复检查无明显疾病解释这些症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常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科医生要根据病人的这些表现进行认真筛查,发现有无严重疾病的存在。
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常规、血沉,肿瘤标记物、幽门螺杆菌等。
B超、X线、CT、磁共振等,可以发现肝胆胰脾及腹腔有无占位性疾病。
3.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及胶囊镜等。内镜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最好方法。
40岁以上患者,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吞咽困难、黄疸、腹水、腹部肿块、粪便潜血、血沉增快、肝肾功能检查异常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表现和可能病因有哪些?
功能性消化不良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上腹胀、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灼热感比较突出。.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 恶心、呕吐并不常见。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担心患癌。还有患者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每次就诊的主要症状不一致。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或症状的变化哪? 目前有许多研究,结论也不一致,主要有:胃酸高敏感,近端胃高敏感,远端胃高敏感,十二指肠和胆道敏感,胃-结肠反射高敏感,心理和精神因素等。
消化不良的诊断过程为一排除性诊断过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能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而许多患者因没有一个确切的诊断而多次或多地就医。因此患者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警症状或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0岁以下且无报警症状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粪隐血试验、血沉、肝功能试验、胃镜、腹部B超(肝、胆、胰),或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可疑或治疗无效者密切随访或选择进一步检查。
主要是对症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诱发症状的食物。可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失眠、焦虑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2.药物治疗
主要是经验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 一般用于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性地用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类药物。
(2)促胃肠动力药 一般适用于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患者。选择性地服用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
(3)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对部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FD患者可能有效可试用。
(4)抗抑郁药 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常用的有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宜小剂量,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到专科医师诊治。
(5)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替普瑞酮、麦滋林-S等。
(6)中医中药。
本文是魏良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