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抗癌心路

【抗癌故事】病友相互鼓励,放疗抗击肿瘤

发表者:王健莉 人已读

人生中总会碰到一些特别的缘分,比如大学里的室友,军营里的战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里的病友。

老胡家住河北承德的一个山村,五十多岁,得的是胃癌。我到放疗科的时候老胡已经做了十几次。他放疗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左右,一般我到病房开始准备前后他治疗结束回病房。他的爱人陪着,话不多,照顾老胡很贴切,他们在医院旁边的小区租了房子,吃的东西在那自己做好,每顿给老胡送。老胡是胃上的问题,放疗反应大,胃口很差,吃不下东西,胡嫂做好了饭拿到医院,老胡说一句不想吃,她只能放在床头,默默地看着老胡。我就鼓励他:老胡,为了你爱人,吃!人家幸幸苦苦做好拎过来容易吗?老胡就使劲吃一点。有时候实在吃不下去,就吃蛋白粉。老胡常常羡慕我胃口好,他说:"兄弟呀,不是我不吃,实在是吃不下去啊。"我说:“放疗都不怕,还怕吃东西吗?”老胡是我碰到的第一个病友,后来治疗效果很好,和其他病友一样,到现在我们还偶尔联系,相互鼓励。

老高是一个老北京,五十岁左右,住在老城里,豁达、开朗、热心。他得的就是直肠癌,前一阵子刚刚做了手术,所以他就住在医院,不方便来回跑。人如其名,老高个子很高,平常手里拿着两个核桃,在楼道里走来走去,跟人聊天,是我们的“政委”。他每天准时坐浴,所以一到点就见他拎着两个热水瓶去打开水。有时候他的家属来,他还是自己打水。“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锻炼锻炼。”他说。

老王是一个家具公司的老板,住在丰台,四十多岁,直肠癌。老王很坚强,很有主见。自从查出来得病以后,戒酒戒烟,每天主食只吃粗粮野菜团子。他基本不住在医院,每天来,放疗好了就走。

老薛是内蒙古乌兰察布的,接近五十,直肠癌。我在前面"金晶教授"那篇里面写到过他治拉肚子的事情。老薛治疗完成回内蒙之后,每三个月来北京复查一次。问他情况,他说终于又可以吃羊肉了!

还有一个病友,是通州的一个干部,五十多岁,是鼻癌。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快出院了。家属、司机好几个人送他来的。“就是鼻子过敏有点堵,没想到会是癌症。”他觉得有一点突然。

女病友马姐,五十左右,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的,爱开玩笑,给我们很多快乐。她得的是直肠癌。她憋尿困难,常常跟我们商量调顺序,我们都尽力满足她。有时候其他病友要调顺序,不好意思说,她也帮着沟通。

有一天从其他医院转过来一个病友小李,三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拉肚子发现,在其他医院最早诊断是大肠癌,做手术时打开以后才发现是淋巴癌,转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继续治疗。我想起前几年有一个上海的朋友老纪也是出现过这种情况,看来淋巴癌的隐蔽性很大,很容易误诊啊。

最难忘我们大家的“吕哥”,他也是直肠癌,已经八十四岁了,无锡人,和孩子住在朝阳。“吕哥”以前是教师,他知识渊博,风度翩翩。说到生病,他非常豁达。“这个病讨厌。前几年心脏出了一次毛病,那次要是走了就好了,利利落落。现在这么大年纪了,查出来不治嘛,孩子们接受不了,治嘛,我这么大年纪了,也是麻烦。”他用带着江南口音的普通话跟我们聊。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吕哥”的喝水量在我们中间定得最少,晚上他又不回家住,放疗时每次有人要提前调顺序,他就说你们先你们先,我不着急。德高望重的“吕哥”,是我们大家公认的精神偶像。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病友们结下了特殊的友谊,也算是一种“生死之交”。

转自新浪微博:癌症过去时

《那一年,我们曾一起放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