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顾名思义是指“因蚊虫叮咬而引起的皮肤炎症”。蚊虫泛指一些微小害虫,如蚊子、螨虫、隐翅虫、跳蚤、松毛虫等。这些小虫叮咬人体后便会出现局部的红点、瘀斑,或是局部肿胀、风团、水疱,甚至大疱。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感,带来人体不适。
虫咬皮炎一年四季均可见到,只是夏天气温升高,气候潮湿闷热,是蚊虫滋生的季节,加之人们衣着单薄,暴露部位常招惹蚊虫的侵袭,因而虫咬皮炎的患者也较其他季节要明显增多。
蚊虫叮咬后,其毒素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的炎症或过敏反应。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昆 虫的种类、数量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轻者只是伤处有一个或数个小红点,身体无太多不适,几小时后皮疹会自然消退;重者局部肿胀厉害,伴有疼痛、麻木、瘙痒 等症状,需要数天才会消失。碰到过敏体质者,叮咬后便会引发机体的超敏反应,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皮疹反复发作。最为典型的一种情况是被称为“丘疹性荨麻 疹”的疾病,此病儿童及年轻女性夏天较多见,有的患者每年夏天均会出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四肢、躯干(腰以下尤甚)散在分布绿豆、黄豆或花生米大小的红色 丘疹或风团样损害,常呈梭形。部分患者在梭形红斑上有小水疱,甚则大疱,常伴剧痒。丘疹性荨麻疹一旦发病便会持续一段时间,发病期间与进食牛奶、鸡蛋等高 蛋白饮食关系也很密切,会一拨一拨地发。这时已经不再是叮咬的问题了,所以本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忌食高蛋白饮食。
虫咬皮炎的治疗因人而异。刚被叮咬时,可使用碱性肥皂水或淡盐水进行清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及瘙痒的症状,也可涂抹医用酒精;叮咬轻者可用一些安抚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要尽量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瘙痒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中医药辨证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疗效良好,一般以清热除湿、凉血祛风止痒为原则,可配合中药软膏剂、外洗剂等。
预防蚊虫叮咬,首先要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蚊虫滋生。居室周围蚊虫多者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夏天是螨虫的繁殖高峰期,凉席、被褥、床垫等要经常晾晒;发病季节要尽量避免到草丛、树木多的区域,尤其是傍晚时分;野外游玩时穿薄长袖、长裤、袜子等,减少暴露。
本文系杨恩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杨恩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